书院旧事
周瑜本以为他问出那句话之后,孙策会迅速的开口说些什么。
可谁知道,他等来的却是无尽的沉默。
孙策沉默的时间越长,周瑜便越是觉得不安。
因为多年的相识相知,使得他无比了解他这位至交好友。
所以周瑜当然知道,依着孙伯符的性子不该有这么难以说出口的事情。
能让孙伯符沉默这么久的,定然不是一件小事!这一判断使得周瑜不自觉地皱紧了眉头,他抿了抿嘴唇,本能的觉得接下来要发生的不会是什么好事。
就在这个时候,周瑜却听见孙策开了口。
他语气闲闲,眼神中还透露着几分轻松懒散与漫不经心,面带笑意地说着与方才那个话题看起来全然无关的话。
“公瑾,还记得我们前几日在书房交谈之时,所等待的那个良机吗?”周瑜闻言便是一愣,迅速抬眸看向了孙策。
他看见他微垂着的眼睫正轻轻颤动着,使得眼下那处区域撒下的阴影不断地明明灭灭,心中又无端的多了几分不安。
顾不得多想什么,周瑜便听见孙策又道:“我昨日收到了一封密报,上面说袁术那老贼在寿春厉兵秣马,不断囤积粮草辎重。
他虽是尚未僭号,却暗中寻找玉玺、广纳方士,狼子野心可以说是昭然若揭。
”“所以我想,我们一直等待的那个良机……可能就要到了!”听了这话,周瑜一言不发,只是略微垂了垂眼眸,试图压下喉间突然泛起的那阵铁锈味。
他太熟悉孙策这种刻意的松弛了,分明心中有事,却偏要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莫非他真的以为他能够骗过自己?还是说……伯符他其实本就在自欺欺人?周瑜听见孙策轻笑一声,又对着他说道:“粮草军械我已准备妥当,将士们也暗中操练,无一日懈怠。
相信过不了多久,便是我挥师北上之时!”说到这里,孙策上前半步,重重拍了拍周瑜的肩道:“丹阳扼守长江天险,是江东的咽喉要地。
若取丹阳,则进可攻庐江,退可守吴郡,乃是平定江东六郡至关重要的一步。
”“所以公瑾,丹阳的事情,我便全权托付给你了!”听了这话,周瑜不自觉地摩挲起自己的食指,依旧沉默着未发一言。
只因这些事情,是他们早就约好了的。
筹谋良久,不过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如今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他们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这个时候,伯符本该快意无比。
可是……无论是他的表情还是语气,无一不昭示着他此刻的忧心忡忡。
望着孙策眼底里翻涌的情绪,周瑜终于不再沉默,而是直截了当地问道:“伯符,你究竟想说什么?”周瑜说这话的时候,孙策的眼神正漫无目的地望着前方。
闻言他先是愣了一瞬,而后紧绷的双肩便骤然松了下来,无奈地笑出了声。
孙策就这般怔怔地笑了一会儿,而后猛地上前按住了周瑜的肩膀,吊儿郎当地喟叹道:“知我者,非公瑾莫属啊!”周瑜敏锐地觉察到孙策按在自己肩膀上的手指正微微颤抖着,便不动声色地反手拍了拍孙策的手,似乎是在给他鼓励。
孙策见状微微仰头,发出了一声混着笑意的闷哼,瞧起来痞气十足。
随后他故意抽了手,大踏步踱开了去,还特意背过身子对着周瑜,而后才缓缓说道:“这些年来,丹阳、吴郡等地,屡屡有孩童失踪的案件发生。
我差人调查时才发现,这些孩童失踪的地点,竟都在城外那座古寺附近。
”“而且……他们失踪时的年纪,也与你我当年被卷入那所书院时差不了多少。
”孙策顿了一顿,又继续道:“更蹊跷的是,我着人反复对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