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难以置信的神色
侯爷早就被父亲打死。”
听到朱棡的话,朱标难得地沉默良久才开口道:
“打一顿是廖永忠应得的,但不应致死,毕竟他的罪过还不至于死。”
朱棡听罢,眉间泛起复杂神色,又道:“而且我也不想让父亲背负杀害功臣的恶名。”
“我当然理解,但父亲想要对付廖侯爷,此事极为隐秘,朝中上下无人知晓。”
“而你人在草原,却能在父亲处决廖侯爷前,将奏章送回京城,请父亲过目。”
“所以我一直很好奇,你是怎么得到消息的?”
面对朱棡的疑问,朱标犹豫片刻,才看向朱棡说道:
“父亲为何不直接问我?”
对于朱标的疑惑,朱棡却反问道。
“父子之间是否存疑?”
朱标缓缓叹息。
朱元璋又何尝不想询问朱棡,只是他提笔写了上百回,却始终未在奏章上留下一字。
“你应当见过我那封奏章了?”
面对朱标的叹息,朱棡没有过多思虑,反而说道:
“莫杀。”
朱标听后,轻声吐出这两个字。
这便是朱棡奏章的全部内容,仅此二字——莫杀。
因此廖永忠得以保命。
------------
“莫杀。”
“确实如此。”
朱棡微微点头,随后正色望向朱标:“然而那封奏章并非来自太原。”
“并非来自太原?”
朱标顿时惊讶地注视着朱棡。
“我讨伐北元之际,哪有空闲顾及朝堂之事?”
朱棡依旧点头。
“廖永忠冒用你的名义?”
听罢此言,朱标眼中闪过一丝怒意。
然而转眼间,朱标又摇头看向朱棡:“你师从李夫子,书法造诣非凡,所以那两个字必定是你所写。”
朱棡在大明的书法技艺堪称前三,作为父子,朱元璋与朱标自然不会误判朱棡的笔迹。
再说,即便廖永忠胆大妄为,也不敢伪造朱棡的字迹来欺骗朱元璋。
“我说的是它不是来自太原,并非说它不是出于我手。”
朱棡拉了拉衣袍,才侧目看向朱标:“洪武六年,我去太原前,已将这封奏章交给了廖权。”
“意欲借此保廖永忠一命,但最终决定权仍在老爷子手中。”
稍作停顿,朱棡接着说道:“若老爷子执意要杀,我的奏章也无济于事。”
这确是实情,朱元璋是否要处置廖永忠,全在于他一时的心念。
一封奏折,绝非就能真正保住廖永忠的性命。
毕竟正如朱标所说,廖永忠的行为始终是朱元璋心中的隐患,若不除去,终归会让他困扰。
“也就是说,你早就知晓祖父会对廖永忠下手?”
朱标听罢,眼中立刻浮现出一丝震动。
要知道,在朱元璋对廖永忠动手之前,从未流露过对他的不满。
那时大明刚建立,为了稳固根基,朱元璋绝不能对廖永忠有所动作。
但当大明渡过那个阶段,廖永忠的生死就掌握在朱元璋的一念之间。
当朱元璋决定清除这个隐患时,朱棡的奏章也恰巧送到了御书房。
仅这两个字——勿杀——就让朱元璋饶了廖永忠,甚至保留了他的侯爵地位。
然而现在朱棡告诉朱标,这份奏章并非出自太原,而是洪武六年就已写下的?
这样的情节,怕是谁听了也不会相信吧?
“是的。”
“廖永忠的开国功劳,本应封为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