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贾诩垂钓
院中。正值晌午,王镜便被请到厅内用饭。
面前摆满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
新割的韭菜嫩,与油亮透红的腊肉一起煨着,瓦罐还里浮着几颗浑圆的鹌鹑蛋。
王忠捧来银碗,碗里盛着刚蒸好的槐花麦饭。
竹帘轻响,几个小丫鬟又送进来胡麻饼、桑葚酒。玉簪躬着腰布菜,“女公子从前最爱鲜果。”
酒足饭饱,忽见窗棂外掠过几片桃红。原是西墙根下的秋千架被风吹得摇晃,霎时间满地落英。
王忠顺着她的目光笑道:“东苑那株垂丝海棠开得正好,午后请女公子移步赏玩?”
海棠树下置了湘妃竹榻,王镜倚上鹅绒软枕,便有蝴蝶在花间飞舞。花与蝶交织在一起,亦动亦静。
玉簪捧来食盒,揭开是糖渍的果子。王镜随手捡了两个吃。
日头西斜,王忠又提议道:“这会子日头也不晒了,正适合去垂钓。去年放的红鲤养得都肥了……”
钓竿、饵料和鱼篓都已布置好,不需王镜操心。
王镜在池塘边漫步,水面上浮着的青萍忽地散开,倒映出三十步外那个侧坐的人影——鬓发被纶巾束得齐整,蓑衣下露出一截鸦青袍角,握竿的指节正有一下没一下叩着膝头。
王镜认出了那人。
贾诩他怎会在此处
王镜屏退下人,只身上前。
“先生好雅兴。”王镜走来时踩在湿泥上的动静,惊走了一尾刚聚过来的鲫鱼。
贾诩抬头望向她,眸光闪烁,宛如渐次晕染开的墨痕。
贾诩起身,向着王镜行了一礼。
“女公子怎会在此?”话说到一半,他莞尔一笑,“原来这里是王家的田庄。倒是我不请自来了。”
贾诩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我于城外郊游,途中遇到几位乡人,便随手给了他们几两银子。他们对我盛情款待,还容我到此处垂钓,实在是一番美意。”
王镜笑道:“我也是来庄子里踏青的,说明正是我们有缘。”
她在贾诩身边坐下,放好鱼钩,也学他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看着王镜从容的模样,贾诩不禁想起近日听闻的事情。
“还未恭贺女公子升迁之喜。”
他听闻郭汜曾对王家进行勒索,当时本打算从中斡旋,却没想到王镜竟能从中巧妙翻身。尤其是在董卓的宴会上,她更是技惊四座,从此名声大噪。
然而,眼前的王镜还是一如既往的气质,眼神清澈,单纯得如同不解世事的少女,周身散发着清冷脱俗的韵味,仿佛这世间的喧嚣与繁杂都与她无关。
王镜闻言,手中的动作微微一顿,抬起头,目光直直地看向贾诩,反问道:“先生是真心为我感到高兴吗?”
“先生觉得,我应该去做这个宪德宫令吗?”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试探。
贾诩听出了其中深意,他微微皱了皱眉头,陷入片刻沉思。
“宪德宫令乃宫中女官,天子近臣,手握实权,身处政争要津。”
“然而,若局势一旦混乱起来,那也是首当其冲之地,祸乱将至,危如累卵,瞬息间便有倾覆之虞。”
稍作停顿,他轻叹一声,语带忧虑:“女公子出自王氏名门,今又蒙董太师赏识重用。王氏与董氏,权势各异,立场有别。女公子周旋其间,犹如舟行风浪,稍有不慎,便陷两难之境,腹背受敌,危机四伏
,不可不察啊。”
王镜抬手拱手答谢道:“先生金玉良言,镜铭记于心。”
彼此都是聪慧过人、心思通透之人,有些话不必说得过于直白,只需稍稍提点,便能领会其中深意。
她微微仰头,目光望向远方那一片被春风拂动的绿野,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