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二章赤崁古楼
我沿着永福路往赤崁楼的方向步行。赤崁楼距离陈德聚堂不远,中途会经过大天后g0ng和祀典武庙,所以我们决定以步行的方式前往,可以沿途走走看看其他的一级古蹟。

    台南这座古都果然是全台湾古蹟密度最高的城市,毓璇和我才走到永福与民权路口,就看见路口旁立了一个石柱,这种石柱在台南很是常见,用来标示古蹟名称,只见石柱上刻着几个字,「府城史蹟大井头」。

    「大井头在那?」毓璇四处张望,找寻着这支石柱标示的古蹟所在。

    「在这里啊!」我说。

    我指着石柱旁的道路中央,在停止线与行人穿越道中间的区域,原本该是柏油的路面,此处却铺上了石板,当中有一个半圆形的人孔盖。

    「这个就是大井头」我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每天在这道路上头来来往往的市民,不晓得有没有人知道这个被他们踩在脚底下的人孔盖,竟然是一个古蹟。

    路口还有一间台南的老戏院,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手绘电影看版。

    穿越了路口再往前,正前方就是赤崁楼,而左侧则是大天后g0ng和祀典武庙。

    走在这段红砖道上,炙热的温度将空气蒸腾,烧熔了祀典武庙的红墙以及脚底下的红砖,让人感觉宛如烈焰环身。身t内残余的水份似乎已经被这烈焰蒸发殆尽,提醒我从离开学校後就滴水未进了。

    所以此刻第一时间x1引我注意的,既非宏伟的祀典武庙、也非庄严的大天后g0ng,而是对街一间遵循古法熬煮冬瓜茶的老店家。

    这座古都除了古蹟多之外,到处可见默默保存着传统的老店家。就像几个星期前和同学在一条旧名「总爷街」的老巷弄里,发现了一家制作煎饼的百年老店,老板手工将面糊舀进古老的黑se煎炉,再摇着把手将煎盘一一翻面,那非自动化煎烤而成的煎饼,就是多了味传统才有的香气。

    在这个现代化风暴肆nve的时代,虽然这个城市也是不断地在前进,但有些人却仍然坚守着祖先留传的技艺,有些事物也仍然维持着始创时的模样,这些人从不钦羡外界的进步与繁华,只想把祖先遗留下来的技艺传承下去。不论是那百年煎饼,还是那手绘电影看版的老戏院、或者是这杯坚持古法熬煮的冬瓜茶。这些古老的事物点缀在这个现代化的大都会中,不仅不感突兀,反而拉长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深度,也丰富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

    一口气喝下冬瓜茶,让水份滋润乾渴的身t,让清凉冰镇高热的t温,也让香甜掩盖过凶杀案所带来的苦涩。

    此时我注意到冬瓜茶店家附近的一个小祠堂,马使爷厅。祀典武庙主祀关圣帝君,谁都知道关圣帝君座下有一匹赤兔神驹,千里跋涉、南征北讨、战功彪炳,但没想到关圣帝君得道登仙之後,民间竟也随祀照顾赤兔马的人。这也算是另类的「一人得道,j犬昇天。」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祀典武庙有块「大丈夫」匾额,赞颂关圣帝君乃全勇全智全仁之大丈夫,虽然名气不及台湾府城隍庙的「尔来了」、天坛的「一」字匾以及竹溪寺的「了然世界」,这府城的三大名匾,却也是我认为府城颇有意思的匾额之一。

    我向毓璇提议到紧邻祀典武庙的大天后g0ng里逛逛。大天后g0ng原是明宁靖王朱术桂的故居,原以宁靖王的别号命名为「一元子园亭」。台湾入清版图之後,施琅将其改建为妈祖庙,并以妈祖帮助清军平定台湾有功为由,上奏御昇为「天后」,施琅以此强调自己征台乃是天命所归,多麽高明的政治手段啊!

    大天后g0ng在历经多次的整修、重建之後,我想格局应该与当年的宁靖王府邸大相迳庭了。

    有时不免感叹,台湾的古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日月重光简介 >日月重光目录 > 第十二章赤崁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