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六章安平古堡
    西元二○一○年五月六日

    机车停妥在安平的蚵灰窑文化馆前,这里可是台湾硕果仅存的蚵灰窑。安平靠海且盛产牡蛎,在尚未有水泥之前,当地居民就地取材,将牡蛎壳烧制成蚵灰,再调和糯米,便成了建屋与造船时,极重要的黏合材料。

    毓璇和我步行走入安平区的巷弄内,我们的目的地是安平古堡,但我也说不上来为什麽不直接将机车骑到安平古堡前,或许是人家讲的「近乡情怯」吧!从昨日上午在陈文钦教授的研究室里看到那个羊角符号开始,这二十四小时里,我脑海中无时无刻不思索着这个符号的意义。当我几十分钟前在医院看到了类似这个符号的图片,内心真是悸动不已。我很兴奋谜底即将揭晓,但是却又害怕谜底真如我心里所想,因为这样就有一件事情不合理了,而我并不愿意去思考那件事不合理的原因。所以我需要争取一些时间,一些让我有心理准备的时间。

    安平的小巷弄经过这几年的社区营造,呈现与过去老渔村截然不同的崭新风貌。就拿我们现在所在的这条巷弄来说,老屋旁一面木造墙上,嵌满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彩绘陶壶,虽然形状略有差异,却有几个共同特徵。短颈、宽折肩、缩腰,收底至底径等同於口部,仔细看壶的腹部中段,可以发现接合的痕迹,可见瓮身是采取上下分开制作、然後再接合的工法。木墙上有「安平壶巷」四个大字,而墙上这些彩绘陶壶,就是「安平壶」。其中几个较大的壶身上,刻绘着与「王城」有关的谚语,以台语念来甚是有趣。像是「面皮较厚王城壁」,b喻人不知羞耻,脸皮b王城的城璧还厚;或是「乌鱼出,见到王城肥泏泏」,象徵安平一带乌鱼特别肥美;另外还有「食王城水,未肥也会娞」,则是形容王城井水的甘醇甜美。

    转过一个街角,正冲着「海山馆」的一座单檐门楼,门楼上泥塑一面彩绘狮头,这就是安平一带特有的守护神「剑狮」。这面剑狮双足伏据、口咬七星宝剑,造型非常活泼可ai,而且用se鲜yan大胆。七星剑由左cha入、剑尖朝右,象徵「祈福」,与陈文钦教授的研究室里,那个被凶手拿来攻击何昊雄教授的剑狮雕塑反向。

    再穿越几条巷弄,来到以「延平郡王」命名的开台第一街。毓璇疑惑地看着我,似乎对於我迂回曲折的行进路线深感不解。我不作理会,迳自往安平古堡的方向走去。若是假日,这条老街必定人山人海,但平日却是人cha0稀疏,这个特徵大概是全台湾所有老街的共通点吧!

    这几年台湾的老街成了国人周末旅游的热门景点,但也形塑了每条老街一致的商业化气息。在过去台湾追求物质成长的年代里,大家拼了命地想拥抱新兴的事物;但在满足了物质却空虚了心灵的现在,却又开始缅怀起旧时代的事物,只是这试图重新找回的古早味,难免走了味。

    从延平街要转进安平古堡旁的街道,迎面是安平着名的蜜饯老店,何昊雄教授在开元寺请我们吃的蜜饯,正是来自这家店。这家店的建筑物上也刻绘有一尊剑狮,橘红se身躯、蓝se如火焰般的鬃毛,额头正中是太极,不同於一般剑狮的「王」字,似笑的大口咬着交叉双剑,代表着「止煞镇宅」。

    通过安平古堡的入口,左侧出现一栋两层楼砖造建筑,现今是「永汉民艺馆」。紧邻建筑的是一堵高耸、厚实的城墙,这是安平古堡内硕果仅存的明郑王城遗迹,也是我俩此行的目标。

    看着断残的城壁屹立在近午的之下、呼啸的海风声中。转瞬间,的刺眼强光变成了pa0火烈焰;呼啸的刺耳风声夹杂了兵士呐喊,三百五十年前郑成功军队猛力攻城的场景,彷佛就这麽跨越时空、重现眼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三百五十年後,正当地理早已沧海桑田、历史亦经改朝换代,唯独这堵残壁没让时间的巨轮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日月重光简介 >日月重光目录 > 第十六章安平古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