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的景象震撼了。东观前的广场上人来人往,多是衣着华贵的官员和学者。他们有的匆匆而行,有的三两成群谈论国事,场面颇为热闹。
"走吧,孟德。"曹嵩轻声唤道,示意林宇跟上。
林宇连忙跟上曹嵩的步伐,努力记住沿途见到的一切。东观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处处彰显着汉代的审美特色。高大的廊柱上雕刻着精美的云纹,屋檐下挂着精巧的风铃,随风摇曳,发出清脆的声响。
走进东观大门,林宇看到无数竹简和帛书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竹香和墨香。这里就是东汉最重要的藏书和修史之地,藏有数以万计的典籍,是当时文化和知识的中心。
曹嵩带着林宇向正殿走去,一路上遇到不少官员和学者,他们纷纷向曹嵩行礼问候,对方也一一回礼。林宇暗自记下这些人的面容和对话,希望从中获取更多信息。
"司空大人。"一位面容儒雅的中年男子迎了上来,向曹嵩深施一礼。
"啊,魏仲若。"曹嵩微笑着回礼,"今日可有要事?"
"回大人,陛下命我整理先帝诏书,故来东观查阅旧籍。"名叫魏仲若的男子恭敬地答道,随后目光转向林宇,露出疑惑的表情。
"这是犬子孟德,今日带他来东观长长见识。"曹嵩介绍道。
"原来是曹公子。"魏仲若含笑点头,"令郎天资聪颖,将来定然不凡。"
林宇连忙行礼:"见过魏伯伯。"
魏仲若似乎对林宇的礼数很满意,笑容更盛:"孺子可教也!司空大人教子有方啊。"
这番客套之后,曹嵩与魏仲若又交谈了一些公事,林宇则在一旁静静聆听。从他们的对话中,林宇得知魏仲若是尚书令魏谦的侄子,现任秘书监,主管皇家藏书和文书档案。
魏谦,林宇在脑海中搜索着这个名字。如果没记错的话,魏谦是当朝宦官集团的重要成员,与十常侍关系密切。而十常侍正是东汉末年权势熏天的宦官集团,他们操控朝政,祸乱天下,是导致东汉覆灭的重要因素之一。
"孟德,去书架上自行挑选些你感兴趣的书看吧,为父有些公务要与魏大人商讨。"曹嵩的声音打断了林宇的思绪。
"是,父亲。"林宇恭敬地应道,随即向书架走去。
东观的藏书之丰富超出了林宇的想象。经史子集,医卜星相,农桑工艺,无所不包。林宇小心翼翼地翻阅着竹简,一方面感受着触摸古代文物的新奇,一方面寻找着能够确认当前历史背景的线索。
他首先找到了《汉书》和《东观汉记》,细读其中关于汉灵帝时期的记载。果然不出所料,汉灵帝刘宏即位于公元168年,现在是光和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正是黄巾起义爆发的前夜。
林宇又找到了一份近期的官方文书,记载着朝廷对太平道的调查。文书中提到,各地已有百姓秘密加入太平道,信奉其"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教义,朝廷已派官员前往调查,并加强了对太平道首领张角的监控。
"果然,黄巾起义即将爆发..."林宇心中暗道,不由得感到一阵紧张和兴奋。
正当林宇沉浸在典籍之中时,一个略带傲慢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喂,小子,你在看什么?"
林宇转过身,看到一个约莫十二三岁的少年站在那里,目光中带着几分高傲和好奇。少年衣着华贵,举止优雅,显然出身不凡。
"《东观汉记》。"林宇平静地答道,暗中打量着这个少年。
"《东观汉记》?"少年有些诧异,随即露出不屑的笑容,"一个小孩子看这干什么?你能看懂吗?"
林宇没有因对方的傲慢而生气,而是微微一笑:"史书记载古今之事,知其兴衰成败,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