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章
西凉军阀董卓,手握西凉铁骑,一度控制了朝廷。

    荆州牧刘表,占据荆州水陆要冲,兵精粮足。

    江东孙策,继承其父孙坚的基业,打下了江东根据地。

    汝南袁术,自称"仲家皇帝",但最终兵败身死。

    西凉马腾、韩遂,割据一方,成为西北重要势力。

    而后来的三国主角,此时都还默默无闻:

    曹操(也就是现在的自己),初期仅有一小股部队,后来才逐渐发展壮大。

    刘备,此时可能还在卖草鞋,或者刚刚开始招募义士。

    孙权,尚且年幼,还未接替其兄长孙策的位置。

    想到这里,林宇不禁感叹历史的机缘巧合。曹操、刘备、孙权三人,最初都不被看好,却最终成为了三国的主角,而那些初期强大的诸侯,如袁绍、袁术、刘表等,反而都没能走到最后。

    "历史是如此的戏剧性..."林宇轻声感叹道。

    接下来,他开始回忆与曹操直接相关的历史。

    历史上的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他出身于汉代官宦世家,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曹操年轻时就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和政治手腕,被誉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林宇回忆着曹操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和转折点:

    黄巾起义爆发后,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之后又任洛阳北部尉、议郎、司隶校尉等职,在政治上逐渐崭露头角。

    董卓之乱时,曹操曾尝试刺杀董卓未果,被迫逃离洛阳,开始了自己的诸侯之路。他先投奔了袁绍,后来又得到陈留太守张邈的支持,招募了一支小部队。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曹操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和政治谋略,逐渐扩大自己的势力。他先后击败了张绣、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并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奠定了自己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是曹操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试图统一江南,但却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从此无法南下,三国鼎立的格局基本确定。

    之后,曹操继续巩固北方统治,平定了马超、韩遂等西凉军阀,又击败了张鲁,占领了汉中。公元216年,曹操被封为魏王,建立了魏国。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位,随后废黜汉献帝,自立为魏文帝,正式建立魏国。这标志着东汉王朝的正式灭亡,三国时代的全面到来。

    "曹操一生的成就和功绩是无法否认的..."林宇自言自语道,"他平定了北方,为后来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他也有许多失误和遗憾..."

    林宇开始分析历史上曹操的主要失误:

    首先是赤壁之战的战略失误。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轻敌冒进,没有充分考虑水战的特殊性和江南水土对北方士兵的影响,导致大败而归。

    其次是人才使用上的不够开明。虽然曹操广揽人才,但对某些人才的猜忌也导致了人才流失,如许攸、陈宫等人。

    再者是对刘备的估计不足。曹操多次有机会彻底消灭刘备,但都未能把握住,最终让刘备有了崛起的机会。

    最后是政治上的欲望过大。曹操晚年有篡汉自立的野心,但始终未能实现,这也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如果我能避免曹操历史上的这些失误,历史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林宇陷入了深思。

    历史上的曹操虽然雄才大略,但最终未能统一天下,这既有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有主观决策的失误。如今,林宇以现代人的眼光和知识,或许能够做得更好。

    他继续回忆并记录三国时期的重要战役和事件: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谋定天下:穿越成曹操简介 >谋定天下:穿越成曹操目录 > 第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