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半月前舅舅夏侯庄的到访,给曹府带来了一股活力。林宇不仅与久别重逢的弟弟曹德培养了感情,还与表弟夏侯惇、夏侯渊建立了良好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夏侯庄了解到了更多关于朝廷与军队的内情,这对他未来的计划至关重要。
这一天,林宇早早起床,整理着自己这段时间的所思所想。自穿越至今已有半个月,他已经基本适应了十二岁曹操的身份,也对这个时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公子,老爷请您去前厅。"王青在门外轻声通报。
"知道了,我这就去。"林宇放下手中的竹简,整理衣冠后向前厅走去。
前厅中,不仅有父亲曹嵩,还有舅舅夏侯庄和一位面容严肃的中年文士。林宇见状,恭敬行礼:"父亲,舅舅。"
"孟德来了。"曹嵩面带微笑,指向那位陌生的文士,"这位是太学博士韦贤先生,今日特来考校你的学问。"
林宇心中一动。这应该是曹嵩安排的一次学业考核,想看看自己这个"儿子"最近的学习情况。这正是展示才华的好机会,但也需要把握分寸,不能表现得过于惊世骇俗。
"孟德见过韦先生。"林宇恭敬行礼。
韦贤抚须微笑:"久闻曹公子天资聪颖,今日特来指点一二。不知公子近来读何经典?"
"回韦先生,孩儿近日研读《论语》、《孟子》,也略览《周易》、《尚书》。"林宇谦虚答道。
韦贤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能同时研读如此多的经典,已属难得。那我先考考你《论语》如何?"
"请先生考教。"林宇恭敬道。
"《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请解释其义。"韦贤正色问道。
林宇思索片刻,答道:"孔子开篇即言学习之乐,表明修身治学乃人生第一要义。学而时习之,强调学习贵在坚持与实践;有朋自远方来,说明君子应广交天下志同道合之士;人不知而不愠,教导我们应淡泊名利,不因不被认可而忧愠。这三句话,实则揭示了为学、交友、修身三大人生要义。"
韦贤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显然没想到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能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他又问道:"那你认为,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林宇沉思片刻,从容答道:"为学是基础,交友是途径,修身是目的。通过勤奋学习,广交良友,最终达到修身养性的境界。而修身之后,又能更好地为学与交友,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韦贤微微点头,眼中的惊讶更甚:"见解独到,不似常人。那我再问:《论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言何解?"
林宇答道:"此言道出君子与小人的根本区别。君子虽各有立场,但能求同存异,和谐相处;小人则强求一致,表面附和,内心不和。这也告诫我们,治国理政应兼听并观,包容不同声音,而非强求一律。"
话音刚落,不仅韦贤,连一旁的曹嵩和夏侯庄都露出了惊讶之色。一个十二岁的孩童,竟能将经典与治国理政联系起来,这已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韦贤继续考问了几个问题,林宇都对答如流,既展现出扎实的基础,又流露出超越年龄的思想深度。
"了不起!"韦贤赞叹道,转向曹嵩,"司空大人教子有方啊!令郎不仅熟读经典,而且理解深刻,思想成熟,实为难得的奇才!"
曹嵩面露欣慰,但眼中也闪过一丝疑惑,似乎对儿子突如其来的才华感到些许不解。
"韦先生过奖了。孟德虽有些天资,但离真正的奇才还差得远。"曹嵩谦虚道,但语气中掩饰不住的骄傲。
韦贤正欲再说,夏侯庄突然开口:"既然考过了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