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这两位是我们的好友,陈群和辛评,都是颍川名门之后。"
林宇心中一震。陈群?那个历史上曹魏重臣,设计九品中正制的陈群?辛评虽然名气不及陈群,但在历史上也是一位有才干的人物。没想到这么快就遇到了这些历史人物。
"见过两位公子。"林宇拱手行礼,心中却已开始思考如何与这些未来的重要人物建立良好关系。
陈群回礼道:"早就听闻曹公子博学多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辛评也点头附和:"是啊,曹公子之名,在我们这些世家公子中可是如雷贯耳。"
林宇微微一笑:"两位过奖了。比起各位,在下不过是井底之蛙,还望各位不吝赐教。"
曹嵩见几位年轻人相谈甚欢,提议道:"既然来了,不如一起用午膳如何?"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袁绍笑着答道。
袁术却微微挑眉:"听闻曹公子不仅学问好,诗才也是一绝,不知可否让我等先饱餐一顿诗词佳作?"
林宇立刻明白,袁术这是在考校自己。在这个时代,能否吟诗作赋是衡量一个人才华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在世家公子间的交往中。
一行人来到大厅,宾主落座。在用膳前,袁术再次开口:"听闻曹公子文才出众,不知可否即兴吟诗一首,让我等开开眼界?"
林宇知道,这是一场考验。
"既然袁公子盛情相邀,在下自当献丑。"林宇沉思片刻,随即吟道:
"青山遥相望,白云悠悠去。
英才聚一堂,胸中皆壮志。
乱世将来临,何人能担当?
但愿同舟人,共济天下安。"
诗毕,厅中一片寂静。片刻后,陈群率先拍手赞叹:"好诗!意境开阔,寓意深远,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辛评也连连点头:"曹公子此诗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尤其乱世将来临,何人能担当二句,深得我心!"
袁绍也微微点头,眼中流露出欣赏之色:"曹公子此诗意境深远,直指人心,实是佳作。"
袁术虽然表面上也在赞叹,但眼中却闪过一丝疑惑,似乎对林宇的才华感到意外和困惑。
韦贤抚须微笑:"曹公子不仅学问扎实,诗才也如此出众,实在是难得的奇才啊!"
曹嵩和夏侯庄对视一眼,眼中都流露出欣慰和骄傲的神色。他们没想到,林宇竟能在袁氏兄弟的刁难下从容应对,还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赞赏。
午膳过后,袁绍提议道:"不如我们出去走走如何?正好领略一下曹府的园林之美。"
曹嵩欣然同意,于是年轻人们在林宇的带领下,来到了府中的后花园。曹嵩、夏侯庄和韦贤则留在厅中继续交谈。
一行人在花园中漫步,袁绍突然低声问道:"曹公子,你对当今朝政有何见解?"
林宇警觉起来。这个问题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玄机。在这个宦官与外戚党争激烈的时代,一不小心就会被卷入政治漩涡。袁家作为外戚一方的重要势力,袁绍此问显然别有用心。
"在下年幼无知,对朝政了解有限,不敢妄言。"林宇谨慎地回答,同时观察着袁绍和袁术的反应。
袁术似乎对这个回答不太满意,追问道:"听闻令尊曹司空在朝中颇有建树,想必曹公子也有所耳闻吧?"
陈群见状,轻轻咳嗽一声,似乎是在提醒两位袁氏公子不要太过急切。
林宇心中盘算着如何回答才能既不得罪袁家,又不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最终,他决定用一种既显才智又不失稳妥的方式回应。
"家父常教导我:国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读书人,我自然关心国家大事。"林宇顿了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