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章
接下来,林宇将目光投向了黄巾起义之后的历史大事件——董卓之乱。

    历史上,董卓趁朝廷混乱之际进京,废立皇帝,专横跋扈,引发了天下诸侯的共同讨伐。这场混乱最终导致了汉室衰微,各地方势力崛起,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

    "董卓此人,骁勇善战,但为人残暴贪婪,刚愎自用。其手下虽有吕布、李儒等猛将谋士,但也因其暴虐而人心离散。正史中,他在掌权不到三年就被其养子吕布所杀,其部下李傕、郭汜等人继续祸乱朝廷。"

    林宇分析着董卓之乱的关键节点和主要人物:

    "何进,大将军,灵帝母亲的哥哥,拥兵自重,欲诛宦官却反被杀,其死引发了宫廷政变,为董卓入京创造了条件。"

    "袁绍,四世三公的名门子弟,何进的同谋,后来成为讨伐董卓联盟的盟主。"

    "吕布,飞将军,武艺超群,初为丁原部下,后杀丁投靠董卓,最终又杀董卓,是个忠诚度极低的猛将。"

    "王允,朝廷重臣,设下连环计,利用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最终导致董卓被杀。"

    林宇思考如何应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政治风暴:"董卓之乱是东汉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各路诸侯崛起的契机。我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在混乱中寻找机会。"

    "首先,董卓入京前,可尝试劝说何进改变策略,避免他鲁莽召董卓入京又被宦官所杀的悲剧。若何进能稳妥地处理宦官问题,董卓或许就没有入京的机会。"

    "其次,若董卓确实入京,我将积极参与讨伐联盟,但同时避免像历史上那样联盟内讧。可以尝试与袁绍等人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或者暗中支持王允的连环计,加速董卓的灭亡。"

    "最后,董卓倒台后,朝廷必然陷入更大的混乱。这时,迎接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是最关键的一步。历史上曹操直到建安元年(196年)才迎献帝至许昌,这次要争取提前完成这一步,获得更大的政治优势。"

    林宇清楚,这些计划的实施都需要足够的实力和影响力作为支撑。因此,他必须在黄巾起义中崭露头角,积累声望和力量,为应对董卓之乱做好准备。

    "黄巾一役,便是我崛起的第一步。"林宇坚定地想着。

    最后,林宇将思考的触角延伸到了更远的未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场改变三国格局的关键战役。

    "官渡之战,历史上曹操以弱胜强,击败了袁绍,奠定了北方霸主的地位。这场胜利的关键在于:成功离间了袁绍与其谋士许攸的关系;抓住袁绍军中的内部矛盾;最后一举偷袭了袁绍的粮草大营,彻底瓦解了其士气和战斗力。"

    "这场战役的胜利,需要充分的准备和精准的情报。提前网罗许攸等人,或者在袁绍尚未强大到无法抗衡之前,就解决这个威胁,将是两种可行的策略。"

    "赤壁之战则是另一个关键节点。历史上,曹操统一北方后南下,意图一举平定江南,却败给了孙刘联军,导致三国鼎立的局面最终形成。这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不熟悉南方水域和气候;轻敌冒进,导致军中疫病流行;被周瑜的火攻所破。"

    "避免这场失败,或者转败为胜,将彻底改变历史走向。可行的策略包括:提前与孙权建立联姻关系,分化孙刘联盟;更加充分地准备水军和了解南方水域;针对火攻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或者采取完全不同的南下策略,避免正面冲突。"

    思考至此,林宇对三国历史的主要脉络和关键节点已有了清晰的规划。他相信,只要按照这个蓝图逐步推进,就能在这个乱世中立足,甚至改变历史的走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林宇轻声念道,"有了这份规划,我就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历史上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谋定天下:穿越成曹操简介 >谋定天下:穿越成曹操目录 > 第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