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我来
我来
下午做工没有上午的时间长,因为每家每户都还有点自己的事,再加上村子里又没有通电,所以基本四点左右,便收工回家。
姜榆他们找上中午的刘婶,跟着去挖竹笋、采野菜,罕见的情绪外露,格外兴奋。
春日的暖阳撒在她乌黑的秀发上,衬得肌肤似会发光,浓密的睫毛微微颤动,投下一片薄影,嘴角带笑,比春日里的娇花还要艳丽,引得楚宵悄悄朝她看了好几眼,呼吸都似乎停滞了几瞬。
上辈子,只能待在疗养院的姜榆就有三件非常朴实的小愿望,那便是采蘑菇、挖竹笋以及赶海,如今一下便能实现俩,怎么可能不开心。
安和乡梯田多,山林也多,如今正是春天,到处都是郁郁葱葱,风一吹来,竹叶互相碰撞,响起沙沙声。
也就是人多,要是大晚上的一个人来这儿,估计要被吓到。
“这里面的竹笋你们自己挖就是,不过长出竹节的就不要了,可以多挖点,这几天太阳大,正好剥了煮水晒干,保存得当,能吃上一年,不管是炖肉还是炖鸡都好吃。”
他们这些知青都是北方人,竹笋都是昨天
我来
楚宵低声道:“到时候我再想点办法,看能不能寄点腊肉香肠,肚子里长期没油水可不行。”
“宵哥,谢了。”
“咱们兄弟,说这些做什么。”
项天佑现在的身份肯定没有他方便,以项天佑的名义寄,不知道要过几遍检查,最后能不能落到项家叔叔阿姨手里都不一定,他就不同了,他家老头子风头正盛,爷爷也还没退,那些人总要顾忌点。
挖到天际擦黑,一行人总算挖了个够,至于摘野菜,就只能再等明天。
“我来。”楚宵两步上前,在姜榆没反应过来之前直接将姜榆的箩筐背到自己背上,那天下火车,他也是这样。
就在姜榆要多想的时候,他又道:“你和许红霞抬一筐就行。”
原来不是帮她一人,姜榆放心了。
虽然知道回城还需好几年,但她没想过在这边结婚,她甚至觉得下乡这几年挺好,到时候熬成老姑娘,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自己一个人过。
黄妙妙本想让楚宵帮忙,见他已经背了那么多,就对着项天佑努嘴:“你怎么就不知道主动点?还和人家楚宵是兄弟呢,没人家一点眼见力。”
项天佑本来对她感官就不好,被这么一说,更加不会帮:“我从小身体不好,背不动。”
“你糊弄谁呢,长这么高,还身体不好。”
“不知道看我的名字吗?天佑天佑,就是生下来体弱,我爸妈才给我取这个名的。”
这点楚宵倒是可以证明,不然项家叔叔阿姨都是文化人,不能取这么“朴实”的名字,但没必要和黄妙妙解释。
“而且你挖的又不多,自己哪里背不动了?”
黄妙妙气的不行,转头去看另外两个男知青,付鹏眼神躲闪,走的比谁都快,至于戴眼镜的程建辉,则帮着邢思敏一起抬,也就说,四个女知青,就她没人照顾!
一气之下,黄妙妙干脆将刚才砍的竹笋全倒了,反正她又不用寄回家里,她家里有钱,什么买不到,哪里还用得着自己寄这些乡下货,也就是姜榆这个穷酸的,一点点笋干,也值得老远寄回去。
“先说好,等会儿你们煮竹笋的柴,得你们自己去捡,别占便宜。”
“当谁稀罕占便宜似的。”许红霞一个白眼,懒得和她交流。
回到知青所,也就是他们那两栋茅屋,姜榆眼尖的发现水井有被使用过的痕迹,甚至连屋边的菜地也有被挖掘过,面积又朝他们这边移了一点,那梅老太真是一点都不打算给他们留。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