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丝桐泛音谱心曲
钟声与远处斫琴坊的刨木声交织,忽然想起江忘机说的:“琴有九德,缺一不可——写文章也该有骨、有肉、有气,方能成器。”
他提起笔,墨在宣纸上洇开半道弧,像极了蕉叶琴的琴尾曲线:“江忘机的刻刀在琴额勾出云纹时,细雪恰好落在岳山上。那些在琴腹内看不见的纳音槽,是匠人给时光留的气口——就像我们写故事,得在字里行间留些‘泛音’,让读者在留白处,听见自己心里的松风。”
墨痕未干,案头的丝弦忽然轻颤,不知何处传来的泛音穿过雪夜,在窗玻璃上凝成细小的冰花。许砚秋知道,这一章写下的不仅是悬疑诡计,更是对文字“音色”的追寻——就像古琴需要丝弦与桐木的共振,好的故事也需要匠心与时代的和鸣,让每个字都成为能震动人心的泛音,在千章长卷中,永远流淌着不疾不徐的文心韵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