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请大会主席林若雪教授致闭幕词。主持人的声音将我从思绪中拉回。
走上讲台,我环视全场。
二十年前,当我还是一名普通研究生时,学术界弥漫着一种不公正的氛围。导师可以轻易占有学生的研究成果,学生则因为担心毕业和前途而不敢发声。
今天,我很自豪地说,这种状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学术保护机制,明确了师生权责边界,为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回首这二十年的变革,我最大的感悟是:科研的本质不仅是探索未知,更是追求真理和正义。只有在公平、透明的环境中,科学才能真正繁荣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的任务依然艰巨。学术评价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学术资源分配还需进一步均衡,学术权力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持续努力。
讲台下方,我看到了熟悉的面孔。
秦墨已经是科学院院士,她主导的科研管理改革被全国各大高校广泛采纳。
周莉莉成为了一所知名大学的副校长,专注于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
陆见深的博远医药已经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他坚持的公平合作理念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生态。
我们年轻时的奋斗,如今已开花结果。
会后,一位年轻学者激动地走来:林教授,我从小就听您的故事,您是我进入科研道路的灵感来源。
这样的场景已不是第一次,却仍让我感动。
我想起二十年前那个站在悬崖边的自己,那时的我绝不会想到,一个个人的抗争,竟能引发如此深远的变革。
走出会场,初夏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陆见深在等我,他的鬓角已有了白霜,眼角也爬上了皱纹,但眼中的光芒依旧。
演讲很精彩。他牵起我的手,你还记得我们当年的约定吗
我微笑着点头。那是我们共同的承诺:用一生的时间,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学术环境。
回家的路上,我们谈起了各自的学生和项目。
多年来,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领域耕耘,播撒改革的种子。如今,这些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为无数年轻人提供了庇护。
夜深了,我站在书房窗前,回望这不平凡的一生。
从那个被窃取荣光的研究生,到如今推动科研体系变革的领导者;从愤怒、绝望,到坚定、希望,再到如今的平静与释然。
这段旅程艰辛而漫长,却值得每一步跋涉。
窗外,星光璀璨。我想起那些曾经和我一样被伤害的年轻人,也想起那些曾经和范敬宇一样的学术掠夺者。
时代在变,制度在变,人心也在变。
而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确保这种变化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桌上放着一封来自教育部的邀请函,请我参与起草新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指导纲要》。
明天,新的工作又将开始。
荣光不再被窃取,而是属于每一个为之奋斗的人。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世界。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