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与此同时,周正阳站在光年科技大厦39层货运电梯间。生锈的钢架在头顶交错,电梯缆绳上沾着的聚四氟乙烯碎屑在证物袋里微微反光。他蹲下身,指尖抚过地面两道平行的划痕——正是液压装置滑轨留下的痕迹。对讲机突然响起刺耳的电流声:周队!检验科出结果了,胃里的药物是环孢素A,典型的抗排异反应药!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周正阳想起苏晴说过的烧伤药膏,想起陈默刻意隐藏的左手。他掏出手机调出陈默的证件照,照片里青年面容俊朗,而解剖台上的尸体,眼角已有细微的皱纹。联系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他的声音不自觉提高,做颅骨三维重建,对比陈默所有能找到的早年影像!

    雨又开始下了,细密的水珠在大厦玻璃幕墙上织成银网。林深站在VR实验室,将陈默办公室的场景数据导入系统。随着设备启动,她眼前的场景瞬间切换——月光透过落地窗斜照进来,办公椅上的尸体栩栩如生。她操纵虚拟视角抬头,天花板检修口的边缘闪过一道冷光。

    等等。她突然暂停画面,放大检修口附近的空气波纹,这里的热成像数据异常。她调出火灾现场的VR档案,2008年9月12日的上海材料研究所实验室,同样的热浪扭曲在逃生通道口显现。两个画面重叠的瞬间,她倒抽一口冷气——两处热源波动的频率,竟如出一辙。

    检验科的电话就在这时响起:林法医,死者后颈的荧光物质检测出来了,是碲化镉量子点,和区块链徽章的防伪涂层成分匹配。技术员的声音带着兴奋,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他的骨密度检测中发现异常,真实年龄应该在38岁左右,比档案记录大了七岁!

    消息传到审讯室时,李建国正在机械地重复我不知道。周正阳将颅骨比对报告拍在桌上,两张三维建模图在灯光下缓缓旋转——左侧是陈默入职时的颅骨扫描,右侧是现在的检测结果,颧骨角度、下颌骨弧度,所有细节都显示这是两个不同的人。

    王卫国,或者我该叫你李建国周正阳调出火灾幸存者名单,2008年9月12日,你在实验室爆炸中全身90%烧伤。而陈默,不过是你培养的替身。他突然凑近,盯着对方烧伤的脖颈,那些抗排异药物,就是为了让他的脸能多撑几年,对吗

    李建国的喉结剧烈滚动,绷带下的伤疤随着呼吸起伏。当周正阳放出VR还原的火灾场景时,他突然失控地扑向桌子:你们根本不懂!那场火里烧掉的,是能改变世界的发明!他的嘶吼在狭小空间里回荡,阻燃材料不过是表面文章!他们想掩盖的,是人体实验的真相!

    窗外的雨势骤然变大,雨点砸在空调外机上发出密集的鼓点。林深在解剖室的发现同步传来:陈默的左手腕有长期佩戴束缚装置的压痕,牙齿填充物里提取到微型定位芯片。这个人,从始至终都是个提线木偶。

    周正阳的手机在这时震动,技术科恢复了一段加密录音。陈默颤抖的声音从扬声器里传出:他们说只要再撑半年...可我的皮肤开始溃烂了...那份检测报告,在保险箱最底层...录音戛然而止,背景音里传来液压装置启动的嗡鸣。

    当警员们打开陈默书房的保险箱时,里面只剩半盒环孢素A和一张烧成灰的照片。但在灰烬中,林深用镊子夹起半枚未燃尽的徽章——上面的荧光物质在紫光灯下组成一串数字,正是20080912。

    雨幕中的城市霓虹闪烁,刑侦支队的会议室却亮如白昼。周正阳将所有线索在白板上串联,当替身人体实验检测报告几个关键词连成闭环时,林深推门而入,手中拿着最新的毒理报告:陈默血液里检测出琥珀氰胺,这种神经毒素的来源...指向他自己投资的生物制药公司。

    窗外的闪电照亮她苍白的脸,周正阳突然想起保洁员说过的话——那个雨夜,工具车底部渗出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记忆篡改者.暗链简介 >记忆篡改者.暗链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