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37章 血色公海:1998年“长胜轮”惨案始末(4)
发出求救信号,当地政府也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敏捷反应,最大程度保障了船员的生命安全和船只的安全。在一番激烈周旋后,最终成功迫使海盗无奈放弃。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长胜轮船员在面对假执法者时,暴露出明显的警惕性不足问题,同时也缺乏有效的隐蔽报警手段,诸如卫星紧急信标

    -

    epirb,或者船岸报警系统这类关键设备。

    那时候,我国航运公司以及主管部门在船员反海盗培训工作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对于船舶安保设施,尤其是隐蔽报警装置的强制配备力度也严重不足。

    这一系列因素叠加,致使船员在真正遭遇危机的关键时刻,陷入了束手无策的困境。

    3

    预警与联动机制失效

    长胜轮案并非孤立事件,实则是这伙海盗在汕尾海域犯下的第六起罪行。回顾前五次抢劫事件,尽管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已然构成性质恶劣的严重海盗行为。

    令人深思的是,在连续发生多起如此相似的劫案之后,相关的边防、海警、海军等多个部门,为何未能及时且有效地加强该海域的巡逻、侦查工作,以及建立起高效的联动预警机制呢?

    为何非要等到悲剧酿成,出现

    23

    人死亡这般令人痛心疾首的惊天惨案之后,才匆忙成立专案组展开全力侦办?

    这一系列问题深刻反映出,在打击跨国海上犯罪这一关键领域,信息共享的不及时、快速反应能力的欠缺以及主动出击机制的严重滞后,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尾声:国际阴影

    长胜轮案成功告破后不久,国际刑警组织传来一则通报:1998

    年

    10

    月

    2

    日,日本国川本武株式会社所属的“天佑”号货轮,在从印尼驶往韩国的途中离奇失踪。

    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收买“天佑”轮的,正是那伙购买长胜轮的印尼销赃集团,并且种种迹象表明,其背后或许还牵涉到新加坡的某些势力。

    据可靠消息推测,这两艘大型货轮被重新油漆伪装后,被高价转卖到非洲一些深陷战乱的国家,充当军用运输船。自此之后,便如石沉大海,踪迹难寻,相关调查也陷入了僵局。

    长胜轮与天佑轮的惨痛悲剧,犹如一道沉重的伤疤,深刻地揭示出国际海盗问题的复杂与棘手。

    这一问题犹如一团盘根错节的乱麻,绝非仅凭一个国家的力量就能够彻底根除。

    国际海盗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全球各国齐心协力,在多个关键领域展开更为紧密、高效的合作。

    情报共享是合作的重要基石,只有各国及时、准确地交换海盗活动的相关信息,才能构建起一张全面的监控网络,提前掌握海盗的动向。

    司法协作则为打击海盗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确保各国在处理海盗案件时能够依据统一的标准和程序,让海盗受到应有的惩处。

    海上联合巡逻犹如海上的钢铁防线,各国的巡逻力量协同作战,加大对海盗活动频发海域的巡查力度,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而源头治理,例如打击销赃网络,更是从根本上削弱海盗的生存土壤,切断他们的经济来源。

    在长胜轮与天佑轮悲剧中,中国暴露出在海上执法机制、船员保护、预警反应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深刻的教训,如同凌厉的警钟,时刻回荡在我们耳边,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警醒。

    23名中国船员的冤魂,在波涛汹涌的公海上无声地诉说着公海的险恶,更传递出制度完善、行动有力的迫切性。

    血色公海的警钟,将永远长鸣不息,提醒着我们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90年代大案系列简介 >90年代大案系列目录 > 第137章 血色公海:1998年“长胜轮”惨案始末(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