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昌正凝视着电脑屏幕上秦阳的照片,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桌面...
紫檀木屑在阳光下飞舞,秦阳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已经连续工作了八个小时,右手拇指和食指磨出了水泡,却浑然不觉。工作台上,一件名为《四季轮回》的木雕已初具雏形——四块相互勾连的木板上,分别雕刻着代表春夏秋冬的图案。
停手吧,再刻下去要伤筋了。张德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老人手里端着两碗冒着热气的面条,先把肚子填饱。
秦阳这才放下刻刀,手指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微微发抖。距离省传统工艺大赛只剩两周时间,他的参赛作品才完成了一半。
张师傅,我担心来不及。秦阳接过面条,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过枝技法我还不够熟练,秋叶部分的连接处总是处理不好。
张德海没说话,拿起刻刀在废木料上演示起来:看好了,手腕要这样转,不是硬刻,而是顺着木纹引导。刀尖如行云流水,几片栩栩如生的叶子便呈现在木料上,枝干间的空隙自然流畅,仿佛真的有风吹过。
秦阳看得入神,突然发现张德海的演示与爷爷图谱中某一页记载的技法极为相似,却又有些微妙的不同。
这是...改良过的过枝技法
张德海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眼力见长了。这是我和你爷爷当年一起琢磨出来的,比师门传的那套更适合表现细腻景物。他放下刻刀,神情忽然严肃起来,比赛那天,天工坊肯定会派人找麻烦,你要有准备。
秦阳心头一紧:他们能做什么
什么都可能。张德海冷笑一声,林世昌最见不得秦家的人出头。当年你爷爷就是在大赛上赢了他,才...老人突然住口,摆摆手,陈年旧事不提了。你只管把作品做好,其他的有我。
接下来的日子,秦阳几乎住在了作坊里。苏雨晴每天都会来,除了送饭,还帮着整理比赛需要的文字材料和照片。她将秦阳的创作过程记录下来,制作成精美的图册。
这个设计太棒了!苏雨晴指着《四季轮回》的春之板块,你把传统缠枝纹和现代极简风格结合在一起,既有古韵又不显得老气。
秦阳有些不好意思:我只是觉得,传统手艺要想活下去,就得让年轻人也喜欢。
苏雨晴定定地看着他,突然说道:你变了。刚回来时,你连握刀的手法都生疏,现在却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她微微一笑,秦爷爷一定会为你骄傲的。
比赛前一天晚上,秦阳将完成的作品仔细包裹好,却怎么也睡不着。凌晨三点,他轻手轻脚地来到作坊,借着月光最后检查了一遍工具和备用材料。月光透过窗棂,在那套传家刻刀上投下斑驳的影子,仿佛历代秦家匠人的目光正注视着他。
一定要赢...秦阳轻声对自己说。
省会展中心人头攒动,第十届传统工艺大赛的横幅高高悬挂。秦阳和张德海、苏雨晴三人刚走进会场,就感受到无数目光投射过来。有人窃窃私语:那就是秦正国的孙子...听说天工坊在打压他们...
初选环节,评委们依次巡视各个展位。当走到秦阳的《四季轮回》前,几位评委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
构思很巧妙,四块独立却又相互勾连。一位白发评委扶了扶眼镜,这种藕断丝连的技法很少见了。
线条流畅,刀工精细,传统功底扎实。另一位女评委赞叹道,更难得的是有创新意识。
初选结果公布,秦阳顺利晋级决赛。下午的决赛环节,每位选手需要现场完成一件小型作品并回答评委提问。秦阳正准备上场,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他面前——周明,天工坊的那位采购总监,胸前挂着评委证。
秦先生,久仰。周明笑容可掬,眼神却冰冷,没想到秦家还有人能拿得出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