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温柔地说:莫怕,吃一堑,长一智。用石灰拌沙子搓,再用海水冲就干净了。
她手把手教阿福清理,末了轻轻敲他脑袋,以后想赌钱,就来帮我摇银铃,听这声音,比骰子声好听多了。
老石匠捐出传三代的青石砚台时,摩挲着砚台上的鱼化龙雕刻,浑浊的眼睛泛起泪光,手指微微颤抖:阿岁用性命换来了钱财,我们也该用自家的东西,为子孙换个好前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砚台就当是我给孩子们的见面礼!
有个孩子在砚台上刻下名字,老石匠不仅没生气,反而笑着说:刻得好!但要记得字如其人,把字写端正,把人也做端正。等你长大了,也要像阿岁姑娘一样,做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好汉!
海堤修建到一半时,突然遭遇百年一遇的台风。
狂风呼啸,卷起巨浪拍打着未完工的堤岸,海浪如同猛兽般咆哮着。
镇民们冒雨抢修,雨水和海水混在一起,打湿了每个人的衣衫。
阿岁不顾伤痛摇动银铃,她的头发被风吹得凌乱,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刹那间,八仙财神虚影浮现云端——文财神挥扇驱散乌云,武财神举刀劈开巨浪,增福相公撒下金砂加固堤基。
海堤最终安然无恙,但阿岁也因过度使用银铃力量,陷入昏迷三天又三夜。
醒来时,她发现床头放着镇民们送来的热粥和祈福红绳,每根红绳上都系着一枚铜钱,还有张字条:阿岁囡,这是阮的心意财。吃人一口,还人一斗,你救了我们,我们也要护着你!
阿岁捧着热粥哽咽道:阿伯姆们,这钱该留着给孩子们买纸笔...…李婶抹着眼泪捂住她的嘴:傻囡!众人拾柴火焰高,你护了我们的命,我们护你的心!快趁热喝,这粥里放了你最爱吃的蚵仔!
医馆里来了个神秘游医,留下治疗疑难杂症的药方后悄然离去。
药方上的字迹,与阿岁母亲的笔迹如出一辙。
阿岁循着游医留下的线索找去,却只在海边捡到一块刻着渡人渡己的鹅卵石。
她将石头供在财神庙,从此庙中香火愈发旺盛,常有外乡人听闻银铃传说,带着病患前来求医。
阿妹,这银铃真能治病
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虔诚地问。阿岁微笑着摇动银铃,清脆的铃声混着海风:心诚则灵。阮闽南人信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再加上财神庇佑,没有过不去的坎!她耐心地给妇人讲解着,还分享了几个用草药辅助治疗的小偏方。
三年后,青河镇举办首届财神节。
街道张灯结彩,戏台上唱着新编的《银铃记》,讲述阿岁与财神们的传奇。
一个外乡人带着重病的孩子前来求医,看到医馆和义学后感慨万分,决定留下来帮忙,并将自己的经商之道传授给镇民。
阿岁姑娘,这钱财该如何用才能生财外乡人请教道。
阿岁望着热闹的街道,眼神坚定:
钱要花在刀刃上。建码头通商船,开工坊传手艺,让镇民都有营生。钱财流转起来,才是活水,否则就是死水!
然而,当银铃第六次响起时,阿岁发现镇民们逐渐变了模样。
有人为了争夺商铺位置大打出手,有人开始私藏公共财物。
深夜,她独自来到财神庙,抚摸着银铃上即将亮起的第七道红光,耳边又响起母亲的遗言。
突然,土地公再次现身,神色凝重:阿岁,人心的贪婪才是真正的河妖。当年你母亲用生命镇压的,不是河神,而是人心的欲念。这最后一响,若不能唤醒众人,青河镇将万劫不复。
阿岁握紧银铃,在晨光中走上街头。
她敲响银铃,召集所有镇民:
大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