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网红事件(十七)
各种项目的策划会,分身乏术。
梁倩主动给他打了几次电话,都是推脱时间。
但是梁倩在电话里表现的十分的诚恳。
一方面说明梁倩对刘朝阳是很尊重的,对刘朝阳的公司也是很重视的。
但是阴差阳错,两个人就是不能够坐在一起谈事情。
这对于刘朝阳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梁倩也给刘朝阳打过另外几个电话。
都是梁倩主动打的。
无外乎是帮助某个企业,某个名人,删几个负面的帖子。
对这些要求,刘朝阳都是有求必应。
但是得到的回报是,梁倩仍然对自己要求约见的这件事儿,推三阻四。
刘朝阳真的是在云里雾里,不知道梁倩到底是什么样的想法呢?
即使是见不到配合又很卖力,当然,梁倩这个资源不能够轻易的丢掉。
这就是刘朝阳的真实想法。
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大家都在这个圈子里混。
更何况网络平台离不开电视媒体配合。
刘朝阳要想把一个网红捧起来,没有电视媒体。
最终的拍板定音,他也是做不到的。
无论是网红的人还是网红的事件,在网上炒得多么的沸沸扬扬。
如果没有官媒的背书,也形成不了既定的事实。
有可能一夜之间,就会被别的网红顶替了。
网络就是这样,人们跟风的很快。
今天一个网红,明天睡醒了之后,就又来了一个网红。
网络世界的忠诚度是有,但不是很长久。
一个人上了热搜,有一点儿不好的新闻,马上就被淹没了。
一件事儿上了热搜,有另外一件事儿更热闹。
也马上就被淹没了。
如果上了热搜,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件事儿,在梁倩的节目里,得到了媒体的认可,那可能就要持续一阵子吧。
刘朝阳对自己的网络平台有信心。
但是对梁倩主持的谈话节目,对自己所选取的话题进行讨论,更是一种向往。
所以和梁倩约见的事儿,永远在他的日程之上。
团队里的公关,几次都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措施。
梁倩依然没有上钩。
相反的,梁倩的要求却是越来越多了。
现在不仅是要删几个不好的帖子,这么简单。
梁倩自己引导的话题,一个电话也要求刘朝阳的团队在网络上,给予配合。
配合嘛,是必须的。
既然都在这个圈子里,相互之间都要配合,不然不就乱套了吗?刘朝阳网络平台引导的话题,梁倩有的时候也会背书。
梁倩引导的话题,刘朝阳的团队都要小心的去炒作。
让梁倩不仅是在电视媒体上红透了半边天,而且在网络媒体上扩大了知名度。
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两种媒体的优势不同,但是相互补充。
网络媒体传播快,一个帖子就会迅速的传播到整个网络世界。
电视媒体的形象性深入人心。
如果一个事件或者一个人想生动的打动人。
还要有广泛的传播性,就必须在两个平台同时推广。
这就给刘朝阳许多的想象空间,如果梁倩能够和自己的团队默契,那么在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就会形成一个风暴。
还有什么样的事情能做不成啊?
刘朝阳坐在那里,一边等着梁倩,一边把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比较,盘算了一个遍。
但是当人是很煎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