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
寒暄了几句后,古大夫就道:“那走吧,我准备了一些材料,一会儿罗大夫可以看看。
”
一行人走到针灸科,准备进入古大夫办公室。
迎面走来一个口歪眼斜的男青年,看到上了年纪的古大夫就问他:“舅,你看我嘴歪眼斜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我是不是也跟我爷一样中风了?”
古大队瞧了他一眼,有些无语:“你年纪轻轻的,身体又不差,中什么风?是不是晚上受凉了?”
其他人都看着他们俩的互动,韩沉却注意到,跟着古大夫的一个学生自从见到罗裳后,就紧张得脸色潮红,汗都多了,手指在裤子上搓了好几回,还不时偷看罗裳一眼。
韩沉挺无奈的,四院就有个年轻大夫一直在关注着罗裳的事,这事连崔凤山都知道,还偷偷给他讲过。
这还只是他知道的,他不知道的说不好还有几个呢。
他收回思绪,假装什么都没看到。
这时古大夫招手让男青年先进办公室:“进来进来,就是吊线风,扎几针就好。
”
“你来得正好,这点小毛病,让我徒弟给你扎就行了。
”
男青年顿时紧张起来:“别…舅,古大夫,古主任,我可是奔您来的…”
专家
“没那么严重,
扎几针的事。
”古大夫把自己外甥拉进去让他坐好,还叫来了几个学生。
这些学生都是针推专业的,四男二女,
看到罗裳和郭老与院长一起进来时,学生们全都站成一排,恭敬地看着他们。
他们都已提前得到通知,
知道这次过来的专家都是重量级的,
属于省市顶尖级别的大夫。
如果不是院长帮忙请人,
凭古大夫自己想请都请不到。
“这几位就是我托院长给你们请来的专家,都打个招呼,别愣着。
”古大夫咳了一声,
让学生们向郭老和罗裳等人问好。
郭老态度谦和,
主动跟古大夫说:“我平时用药比较多。
所以我今天过来,就是陪小林过来开开眼界。
你们有什么要讨论的,
尽管聊,不用管我这个陪客。
”
古大夫本意也是要请罗裳,
因为他早就听说了罗裳这个人。
罗裳给手术患者进行针刺麻醉的事上了前两期本省的中医学报,省内不少搞针灸的医生都知道了她的存在。
这种案例她还不止做了一次,
这就足以证明她的成功并非偶然,
所以古大夫和他那些学生对罗裳的水平都很认可。
但郭老是国手,资历在那儿,
古大夫当然也不会冷落了他。
他平时不喜欢社交,
但这不等于他不通人情世故。
像他这种聪明人,只是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俗务上,并不是他不会。
真到了必要的时候,
该有的礼数他也不会缺。
因此他表现得很热情,请郭老和罗裳等人坐下后,
还记得自己外甥在旁边等着呢,就跟一个学生说:“小曹,我外甥得了吊线风,你去给他处理下。
”
所谓吊线风,其实就是面瘫,在他们这个科室真不是什么大病。
在诊室里的几个学生都会治,但他们还不能像罗裳一样使用透针法来治。
有了可以施展针术的“标本”,一帮学生都高兴地走过去,顷刻间将古大夫亲外甥围在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