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梁永和十二年春,京城西郊的桃花开得正盛。一年一度的咏桃诗会在城西的清风别院举行,这是京城才子佳人们最为期待的雅集之一。
阮如霜站在一株老桃树下,纤纤玉指轻抚过粗糙的树皮。她身着淡青色罗裙,外罩月白色纱衣,发间仅一支白玉簪,素雅得与满园争奇斗艳的贵女们格格不入。然而当她抬眸望向纷飞的花瓣时,那双如秋水般清澈的眼眸却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
阮小姐,今年的诗题已出,您可要一试侍女小翠捧着笔墨纸砚匆匆走来。
如霜接过纸笔,唇角微扬:自然要试。父亲常说,女子虽不必科考,却不可无才。
她略一思索,提笔在素笺上写下:
春风不解离人苦,乱点桃花作泪痕。
笔锋刚劲有力,不似寻常闺秀的娟秀字体。诗成,如霜轻吹墨迹,正欲交给小翠送去评阅,却听身后传来一声赞叹:
好诗!字字含情,句句入骨,阮小姐果然名不虚传。
如霜转身,见一青年男子立于三步之外。他身着藏青色锦袍,腰间悬着一柄古朴长剑,面容俊朗如刀削,眉宇间却带着几分书卷气。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如寒星般明亮,此刻正含笑望着她。
阁下是...如霜微微后退半步,保持着得体的距离。
在下裴明远,家父乃镇北将军裴烈。男子拱手行礼,久闻阮小姐才名,今日一见,果然非凡。
如霜心头一跳。裴家乃将门世家,裴烈更是当朝重臣,而这裴明远虽是将门之后,却以文采闻名京城,是不少闺秀的梦中情郎。
裴公子过奖了。如霜低头还礼,耳尖微微泛红,不过是随手涂鸦,不值一提。
裴明远上前一步,指着她手中的诗笺:春风不解离人苦,阮小姐年纪轻轻,为何诗中却有如此沧桑之感
如霜抬眼看他,发现他眼中并无轻佻之意,只有真诚的好奇。她轻声道:诗言志,歌咏言。即便未曾亲历,心有所感,亦可成诗。
妙哉!裴明远抚掌而笑,阮小姐不仅才情过人,见解更是独到。不知可否有幸邀小姐共赏这满园春色
春风拂过,几片桃花瓣落在如霜肩头。她犹豫片刻,终是点了点头。
那日之后,裴明远便时常借故来访阮家。有时带一本珍稀古籍,有时携一盒精致点心,更多时候,只是为与如霜品茶论诗。阮老爷见女儿与将门才子交好,心中暗喜,并不阻拦。
三个月后的一个雨夜,如霜在闺房中绣着一方帕子,忽听窗外有石子轻叩窗棂的声音。她推开窗,只见裴明远立于雨中,衣衫尽湿。
裴公子!这般大雨,你怎在此如霜惊呼。
裴明远仰头看她,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明日我便要启程赴边关,随父出征。这一去,少则半载,多则一年。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临行前,有些话必须亲口告诉小姐。
如霜心头狂跳,匆忙取来油纸伞,轻手轻脚下了楼。后花园的凉亭中,两人相对而立。
什么话如此重要,非要冒雨前来如霜递给他一块干帕子。
裴明远没有接帕子,而是突然握住她的手:如霜,我心悦你。
雨声哗啦,如霜却觉得世界一片寂静。她感到自己的手在他掌心微微发抖,却抽不回来。
我知此举唐突,但战场凶险,我怕...怕再无机会告诉你。裴明远的声音有些颤抖,若我能平安归来,必请父亲上门提亲。你...可愿意等我
如霜抬眼看他,见他眼中满是真挚,终于轻轻点头:我等你。
裴明远大喜,从怀中取出一枚白玉佩塞入她手中:这是我自幼佩戴的护身符,今日赠你,权作信物。
如霜接过玉佩,触手温润。她想了想,从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