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字迹在这里突然中断,像是作者突然想起了什么可怕的事情。苏雨晴感到一阵寒意爬上脊背,但她告诉自己那不过是老人的迷信罢了。
第二章
初入青溪村
前往青溪村的旅途比苏雨晴想象的还要曲折。先是大巴,然后是乡村小巴,最后一段山路甚至需要搭乘村民的拖拉机。当车子颠簸着驶入村口时,已是黄昏时分。
青溪村比她想象的还要古老和闭塞。村子依山而建,青石板路蜿蜒在灰瓦白墙的民居之间,几缕炊烟袅袅升起,远处传来犬吠声。这里仿佛被时间遗忘,保留着几十年前甚至更早的风貌。
那就是青溪居。拖拉机司机——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汉指着半山腰上一座被高大围墙围住的宅院,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敬畏,林婆婆的房子。
即使在暮色中,青溪居依然显得与众不同。它比周围的民居大得多,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却莫名给人一种压抑感。
您认识我外祖母苏雨晴试探性地问。
老汉的表情立刻变得警惕:不熟,不熟。他匆匆帮苏雨晴卸下行李,就发动拖拉机离开了,仿佛多停留一秒都会招来厄运。
苏雨晴拖着行李箱,沿着青石板路向山上走去。越靠近青溪居,路旁的民居就越稀疏,最后一段路甚至荒草丛生,显然很少有人来往。
当她终于站在青溪居的大门前,一种奇怪的感觉涌上心头——既陌生又熟悉,仿佛她曾经来过这里。黑漆大门上的铜环已经氧化发绿,门楣上青溪居三个斑驳的大字依稀可辨。
钥匙插入锁孔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门轴吱呀作响,像是多年未曾开启。当大门缓缓打开,一股混合着霉味和淡淡幽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借着夕阳的余晖,苏雨晴看清了前院的景象:石板铺就的庭院中央是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树下石桌石凳上落满枯叶;两侧是回廊,通向不同的院落;正对着的是主屋,门窗紧闭,但保存完好。
就在她犹豫是否该进去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你就是林婆婆的外孙女吧
苏雨晴吓了一跳,转身看到一个六十多岁的妇人站在门外,手里提着一个竹篮。
我是村里的周婶,妇人笑着说,赵律师打电话说你要来,我想着你可能需要些吃的。
苏雨晴松了口气,感激地接过竹篮,里面装着热腾腾的馒头、咸菜和几个鸡蛋。
谢谢您,周婶。我刚到,对这里还不太熟悉...
周婶的目光越过苏雨晴的肩膀,望向宅院深处,表情变得复杂:林婆婆走了有半年了吧,这房子一直空着。她压低声音,你晚上要是听见什么动静,别太在意,老房子都这样。
这话让苏雨晴心里发毛:您是说...这房子有问题
不不,周婶连忙摆手,就是年久失修,风声雨声的容易让人多想。她顿了顿,不过...你外祖母有些特别的习惯,比如从不让人进西厢房,也不许动那架老钢琴。
苏雨晴想起日记中提到的西厢房和镜子,心跳加速:您知道我外祖母为什么会有这些规矩吗
周婶的表情变得警惕:我们乡下人不懂这些。天色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吧。说完,她匆匆离开,步伐快得不像这个年纪的人。
苏雨晴站在门口,望着周婶远去的背影,感到这个村子的人对外祖母和这座宅院的态度都很奇怪——既敬畏又疏远,仿佛在害怕什么。
她深吸一口气,拖着行李走进院子,关上沉重的大门。随着门闩落下的咔嗒声,一种奇怪的孤立感包围了她,仿佛与外界隔绝了。
主屋的门没锁,推门进去是一间宽敞的堂屋,家具上都盖着白布,积了厚厚的灰尘。苏雨晴揭开一张太师椅上的白布,坐下休息,环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