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围观的人群发出哄笑,林小满感觉手心沁出冷汗。但她突然想起前世李婶教她的话:做生意,三分靠货,七分靠胆。深吸一口气,她扯开包袱皮,露出底下一方红绸帕,上面绣着栩栩如生的鸳鸯戏水图。
各位婶子大娘看仔细了!她举起帕子,这是正宗的苏绣针法,我特意跟镇上绣楼的老师傅学的。说着,她摸出一根银针,当着众人的面在鞋垫上绣出半朵牡丹,每寸布要绣三百六十针,比头发丝还细的线,耐磨又好看!
人群中发出一阵惊叹,周美凤的脸色却难看起来。林小满瞥见供销社主任的夫人正在隔壁摊挑菜,心一横,捧着鞋垫快步上前:婶子,您摸摸这布料,是供销社上个月新进的细棉布。您看这针脚,给建国做鞋再合适不过。
主任夫人接过鞋垫反复摩挲,眼角笑出皱纹:这花样倒是新鲜,给我来十双,再挑两块绣花帕子。说着掏出皱巴巴的纸币。周美凤的脸涨得通红:婶子,这分明是...
周姑娘要是不信,林小满突然提高声音,可以去镇上绣楼问问,我这针法是不是假的!她的目光扫过围观的人群,两毛钱一双,买五双送绣花帕子!家里有小伙子说亲的,备上几双当嫁妆,保准体面!
摊位前瞬间热闹起来,几个婶子挤着挑选花色。林小满一边收钱一边打包,余光看见周美凤跺着脚骂骂咧咧地离开。等人群渐渐散去,她数着手中的纸币,发现竟赚了三块二毛钱——这比父亲在生产队干半个月的工分还多。
日头升到头顶时,鞋垫已经卖得只剩两双。林小满揉着发酸的手腕,正准备收摊,突然听见不远处传来争执声。一个穿着补丁摞补丁衣服的老汉被摊主推搡着:没钱就别摸!这的确良是你能碰的
林小满心中一动,走过去从竹筐里拿出那双剩下的鞋垫:大爷,您要是不嫌弃,这双送您了。老汉惊讶地看着她,布满老茧的手接过鞋垫:使不得使不得...
data-faype=pay_tag>
大爷,我明日还来,您要是信得过,下次给我带些山货,咱们以物易物。林小满笑着说。围观的人纷纷点头,有个妇人拉着她的手:姑娘实诚,下次我带姐妹们都来照顾你生意!
夕阳西下,林小满背着空竹筐往家走。膝盖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但她的脚步却格外轻快。路过村口的老槐树时,她抬头看了看枝桠间的晚霞,心中暗暗发誓:这只是开始,总有一天,她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林小满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第四章
命运的相遇
第七日清晨,薄雾还未散尽,林小满便已在摊位上忙碌开来。经过前几日的售卖,她的手工鞋垫已经小有名气,老主顾们三三两两地围在摊前挑选。林小满一边手脚麻利地包着货,一边笑着和熟客闲聊,眼角眉梢都带着掩不住的喜色。
就在这时,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身影在摊位前驻足。林小满抬头望去,只见来人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衣角打着整齐的补丁,手中还握着一本翻旧了的《赤脚医生手册》。姑娘,这鞋垫当真都是你自己绣的那人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林小满新绣的虎头鞋垫上。
是哩!林小满直起腰,擦了擦额角的汗珠,每一针每一线都是我亲手做的,用料也都是供销社的好棉布。她见这人气质与寻常村民不同,试探着问道,同志是知青点的
我叫沈墨,是从城里来的知青。那人露出温和的笑容,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的确良布料,实不相瞒,我在县城百货公司仓库看到一批积压的的确良,每尺只要八分钱。如今农村布料紧缺,你若能拿到货......
林小满的心跳陡然加快。的确良在这个年代堪称稀罕物,前世她曾见过有人倒卖布料被批斗,至今心有余悸。这......这不是投机倒把吗她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