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
见不得人的病……贵生道人与苏衡双双低头。
“不是不是!不是这个!”韩军头下意识地捂住,豁出了老脸,“我就是拉屎的时候老是拉出血我是不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我还有救吗还有几天能活?”
韩军头一口气把话说话,连个标点符号与停顿都不带,然后惴惴不安地看着贵生道人与苏衡。
贵生道人:“……”
苏衡:“……”
从怀里熟练地摸出用黄纸做成的迷你病案本,再掏出用炭条自制的简易“铅笔”,苏衡面无表情地在判官尹洙
泾原路新上任的经略判官姓尹,名洙,字师鲁,是河南人士。
这位尹判官与范仲淹是多年好友。当年范仲淹被贬至饶州,他曾因犯颜进谏,为范仲淹求情,也被朝廷贬出京城,监唐州酒税。后来元昊叛变,边关告急,他被举荐为经略判官,与韩琦有所往来,为韩琦所赏识。三川口大败后,朝廷任命韩琦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总揽泾原路军务,尹洙又被授以泾原路经略判官一职。
因此,尹洙与韩、范两人均有交情。
狄青以延州指使的身份前来拜访,尹洙很是和善地接待了他。两人交谈之下,尹洙发现狄青对边关形势与行军作战很有见地,不由生出几分爱才之心。
三川口之战,朝野震惊。西北主帅范雍被革职,如今坐镇西北的主帅副将均重新洗牌。夏竦就任陕西经略安抚使,驻扎永兴军,为西北前线的主帅。范仲淹与韩琦为其副手,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分别总览鄜延路与泾原路的军务。
狄青所在的延州就在好友的管辖之下,不如修书一封,也算为仲淹举荐一位难得的将才。尹洙心下虑定,当即取出纸笔,洋洋
洒洒地写了一封长长的推荐信,命跑腿的信卒给范仲淹送去。
狄青拜别了尹洙,便骑马回了延州,回程路上他还在回味与尹洙的交谈。
“若能训练当地民夫为土兵,代替各地征调来的戍卒,便能大大减少边关军费。况且,土兵们自幼在边关长大,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抱有比外来戍卒更深的感情,他们对当地的地貌更为熟悉,也更习惯本土的气候,于行军打仗更为有利。”
尹洙之言犹在耳畔,狄青深深地被他的深谋远略所折服,感慨道:“此方为御敌的长久之策啊。”
狄青策马回延州时,苏衡与贵生道人如约于酉时一刻到了城门附近的那个面摊。
大多数大宋百姓每日只吃两顿饭,一早一晚各一顿。朝食吃得不算太早,一般八九点左右,暮食用得也不算太晚,下午四五点便吃完了。因此,苏衡与贵生道人到达时,那面摊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桌客人了。
那桌客人很快也把碗中那个面汤饮尽,一抹嘴巴,在桌板上搁下饭钱,便脚步匆匆地离开了。延州白日与夜晚的温差大,此时太阳渐渐西斜,天虽还未黑,但寒气已经开始丝丝缕缕地往地地面上钻。延州城内的百姓都裹紧了上衣,步履匆匆地回家去了。
“贵生道长!阿衡!你们来啦!”狄咏两眼亮晶晶地从长板凳上蹦起来。
魏氏母子心里记挂着狄青的下落,酉时不到便已经在面摊旁候着了。他们租了摊主娘子的窑洞,彼此熟识,因此那卖面条的摊主娘子不仅没有赶他们走,还贴心地给他们提供了一条板凳,好坐着等苏衡师徒。
“道长,您可打听到我夫君的下落?”魏氏也站起身,迫不及待地问,见贵生道人点头,顿时喜极而泣,“可算有消息了!”
“不过,狄官人现在不在城中,数日前,他策马前往泾原路拜访长官去了,不知何时归来。”贵生道人补充道。
魏氏眼中的喜色立刻暗淡下来:“竟是这样……”
“夫人您别急,狄官人如今是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