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章习字的纸
    王炎,哦不,应当纠正一下,咱们的新蔡琰同学已然闪亮登场。经过一整夜的思索,她接受了现实,并且迅速察觉到了其中有利的一面。蔡琰这个名字,怎麽说都b姐姐蔡圭强些。要是在现代,「蔡圭」,听着像「菜gui」,那不得被人笑掉大牙?老爹没什麽学识,这也不能全怪他,於是她决定宽宏大量地原谅他。

    实际上,最让蔡琰满意的是,无论是「蔡琰」还是「蔡昭姬」,她都毫无印象。历史上着名的nv子本就不多,姓蔡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在东汉、三国这段历史时期,蔡琰能想到姓蔡的,就只有蔡文姬了。起初她还有点担忧,如今算是放心了,她不是蔡文姬。如此一来,幸福人生不就拉开帷幕了?一个未曾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nv子,便能随心所yu地生活。头一回,她对陆判生出了几分感激之情。看来这辈子自己还是能过得顺顺利利的,平凡就是福啊。

    其实,除了蔡琰,所有人都知道蔡邕是个才子,而且是史上颇负盛名的才子。蔡琰只晓得他是个琴师,却不知他出身家学渊源的世家。蔡邕的六世祖蔡勳,年少时便师从名师。三十九岁时,他就着手正定儒家经本六经的文字。蔡邕认为,这些经籍因俗儒牵强附会,文字谬误诸多,为避免误後学,他奏请校正这些经文。得到皇帝诏允後,他亲自用朱砂书写於碑上,再命工匠镌刻,将石碑立於太学门外,共计46块,这些碑被称作《鸿都石经》,也叫《熹平石经》。当时,年轻的学子们都以这些石经为蓝本校正经书,每日前来观览摹写的人络绎不绝。由此可见,蔡邕那时不仅学识渊博,对自己的书法也是信心满满。

    除了擅长制琴,更关键的是,他琴艺高超,很早就着有《琴c》,这可是史上第一本关於古琴的专着,在朝中无人能与之b肩。因家学深厚,家中藏书极为丰富;蔡邕为人温和,家中总是高朋满座,俨然一副文坛领袖的派头。如此一来,在蔡琰眼中,蔡邕的形象愈发正面起来。

    蔡琰也不确定自己的出生究竟是生不逢时,还是生得恰逢其时。她出世的时候,蔡邕叔侄刚被十常侍陷害流放,获特赦归来。蔡邕和叔叔蔡质考虑到回洛yan太过危险,当时毁蔡派和挺蔡派在那儿争斗得异常激烈,到後来,蔡邕甚至都ga0不清楚他们争斗的缘由是不是为了针对自己。想到老婆即将生产,叔叔他们年事已高,一家人何苦去趟那趟浑水,白白给人当pa0灰呢?於是便老老实实地跑到江苏,至少在这儿,十常侍的势力危害不到他们,蔡氏一族也因此获得了暂时的安宁。

    蔡琰三岁时,蔡邕依照惯例,将她和姐姐蔡圭一同带进书房读书习字。蔡邕亲自给蔡琰写了几个笔画,让她照着描红。仅仅这寥寥几划,却让蔡琰惊为天人。在她的记忆中,书法艺术似乎是从晋代开始兴起的,而在现代时,王炎反倒更推崇隶书的美感。蔡邕恰恰以隶书见长,蔡琰在现代其实临摹过蔡邕的碑帖,只是当时并不知晓。此刻一见,她便认出这是新老爹的手笔,这让蔡琰颇感惭愧,原来在另一个时空里,自己与蔡邕实际上已有过一定的交集。

    出於喜ai,蔡邕递给她毛笔後,她便认真地描了起来。有大师亲自指点,蔡琰愈发专注。要知道,在现代,即便只是听一堂普通的书法课,都得花上大几十块,更别提授课对象还是大师级别的人物,那可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写得不错!」蔡邕点头称赞。蔡琰自幼就不太ai说话,甚至不太愿意叫爹娘,也不喜欢别人喊她名字,真是个古怪的孩子。没想到一带进书房,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拿起笔来有模有样,一点都不像第一次握笔,笔画也写得中规中矩。

    「嗯!妹妹b我写得好。」蔡圭已经五岁,学写字也有一年多了,可总觉得自己差点火候。她的x格与蔡琰截然相反,为人十分达观,特别ai笑。

    「你写得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羌笛简介 >羌笛目录 > 第3章习字的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