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递归代码
序章:递归代码
背景章:记忆拓扑的黎明
2025
年春,滨海市第三医院的消毒水气味渗进通风管道时,七岁的林夏正把脸贴在实验室观察窗上。她看见父亲穿着防护服的背影在培养舱之间移动,那些圆柱形玻璃容器里漂浮着半透明的脑状组织,表面流动着银河般的荧光纹路
——
那是林建国教授耗时十年研发的
拓扑记忆载体。
小夏别碰仪器!
妹妹林秋的手突然拽住她的校服衣角,这个总比她矮三厘米的双胞胎正用镊子夹着培养皿,里面是她们偷偷从生物课拿的斑马鱼胚胎。林秋耳后贴着创可贴,那是昨天在阁楼摔碎父亲的记忆提取器零件时蹭破的
——
自从母亲在跨海大桥事故中去世后,姐妹俩的日常就充满这类与科研仪器相关的意外。
实验室天花板悬着十二台全息投影仪,正将人类大脑的海马体结构投射成莫比乌斯环模型。林夏记得父亲在餐桌上说过,传统记忆存储技术如同在硬盘里堆砌数据,而他发明的拓扑记忆技术能让记忆像神经网络般自我生长,就像把整座城市的地图折叠进一枚戒指。此刻玻璃墙上的便签还留着父亲的潦草笔记:记忆不是文件,是会呼吸的克莱因瓶。
那年深秋的雨夜成为一切的转折点。林夏趴在阁楼地板上拼装父亲送的拓扑积木,突然听见地下室传来玻璃碎裂的巨响。她和林秋冲下楼时,看见培养舱的营养液在地面蜿蜒成
DNA
双螺旋,父亲正用止血带勒住自己左臂,防护服袖口露出的皮肤下,蓝色数据流像萤火虫般游走。
记住这个密码。
林建国把翡翠戒指塞进林夏掌心,戒面内侧刻着极小的曼德博集合图案,当雪花噪点组成莫比乌斯环时,用秋秋的血滴在分形节点上。
他的瞳孔里闪烁着平时讲解科研时的狂热,但额角的冷汗让笑容显得扭曲,如果爸爸三天没回来,就去筒子楼
304
室找王医生。
三天后,滨海市晨报头版刊登了
记忆拓扑之父失踪
的新闻。实验室被穿白大褂的人封锁,那些会发光的脑状组织不知所踪,唯有观察窗上用冷凝水画的克莱因瓶还未干透。林夏发现父亲的钢笔帽里藏着微型芯片,里面存着一段加密视频:穿着手术服的王医生正在给昏迷的林秋植入耳后芯片,手术台边的电子屏显示着疼痛分形指数:73%。
此后两年,姐妹俩在孤儿院的铁架床上度过。林秋总会在深夜摸着耳后的疤痕发呆,说能听见脑海里有细小的电流声,像有人在轻声背诵代码。直到某个蝉鸣刺耳的午后,孤儿院门口出现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他递出的名片上印着
滨海记忆科技有限公司,职位栏写着
首席技术官
王昭明。
你们父亲的研究需要继承者。
王医生的办公室充满冷色调金属光泽,他掀起袖口露出机械义肢,关节处刻着与翡翠戒指相同的曼德博图案,拓扑记忆技术能让人类突破记忆遗传的枷锁,但林教授走得太急,留下了危险的
递归漏洞
。
他转向林秋,目光落在她耳后的疤痕上,小秋的基因对记忆载体有罕见的兼容性,这也是当年林教授选择她的原因。
2030
年,十三岁的林夏站在记忆科技公司的地下实验室里,看着妹妹躺在脑波同步椅上。那些从父亲实验室搬来的仪器正在林秋头顶投射出复杂的拓扑图形,她耳后芯片的红光随着脑波起伏明灭。王医生说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