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他们在雪地里挖了一个坑,将慧景埋葬。望着那小小的坟堆,法显默默发誓:慧景师弟,我们一定会完成我们的使命,你安息吧。
埋葬了慧景后,法显和道整继续艰难地攀登小雪山。他们的脚步沉重,心中充满了悲痛,但他们知道,只有继续前行,才能不辜负慧景的牺牲,才能实现他们西行求法的宏愿。
第四章:天竺求法
法显和道整历经艰辛,终于翻过了小雪山,进入了中天竺境内。这里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他们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浓郁的佛教气息,看到众多宏伟的寺庙和虔诚的信徒。
他们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周游中天竺,巡礼佛教故迹。每到一座寺庙,他们都会受到僧人们的热情接待。法显和道整虚心地向当地的高僧学习,聆听他们讲解佛经的奥义,探讨修行中的疑难问题。
在拘萨罗国舍卫城的祗洹精舍,这座佛教著名的圣地,法显和道整受到了僧人们的特别尊重。祗洹精舍的僧人们听闻他们不远万里从中国而来,对他们的勇气和虔诚深感钦佩。法显在这里,认真地学习着每一个与佛陀有关的故事,感受着这片土地上所蕴含的深厚佛教智慧。
晋元兴三年(404
年),他们来到了达摩竭提国巴连弗邑(今印度巴特那)。这里是中天竺的佛教中心之一,有着众多的佛教经典和修行者。法显和道整决定在此停留一段时间,深入学习梵书佛律。
他们住在一座寺庙中,每天早起晚睡,专心致志地学习梵文。梵文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他们毫不畏惧。法显常常为了一个梵文单词的发音和含义,反复请教寺庙中的僧人,直到完全掌握为止。道整也在一旁认真学习,与法显相互交流心得。
在学习梵文的同时,他们还广泛收集佛教经典。巴连弗邑的寺庙中藏有大量珍贵的佛经,法显和道整如获至宝。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佛经抄写下来,准备带回中国。他们深知,这些经典对于中国佛教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巴连弗邑停留的三年里,法显和道整不仅在学问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也结识了许多来自不同地方的高僧和学者。他们与这些人一起探讨佛法,交流修行的经验,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整渐渐地被中天竺的佛教氛围所吸引,他觉得这里才是佛教的圣地,有着最纯正的佛法传承。他对法显说:法显师兄,我想留在这里,继续深入学习佛法。这里有着太多值得我去探索的东西。法显虽然心中不舍,但他理解道整的选择,他知道每个人对于佛法的追求都有自己的方式。于是,法显与道整在巴连弗邑的寺庙中告别。
如今,只剩下法显孤身一人。但他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他整理好行囊,怀揣着收集到的众多佛经,毅然踏上了归国的旅程。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那就是将这些珍贵的佛经带回中国,让更多的人受益。
第五章:海路归国
法显决定取海路单身回国。他从东天竺著名海港多摩梨帝(今加尔各答西南之德姆卢克)乘商船出发。那是一艘大型商船,船上装满了货物,也搭载了许多乘客。法显在船上找了一个角落,安置好自己的行囊,便开始了漫长的海上旅程。
大海,广阔而又神秘,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法显站在船头,望着那无边无际的大海,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一路上的艰辛,想起了那些与他同行却先后离去的同伴们,心中既有对他们的思念,也有对自己使命的坚定。
然而,海上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出发不久后,他们就遭遇了一场强烈的风暴。狂风呼啸着,海浪像小山一样翻滚着,无情地拍打着船身。船上的乘客们惊恐万分,纷纷跪地祈祷。法显紧紧地抓住船舷,口中默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