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过最近有个神秘投资人注资,条件是要恢复俞总的CEO职位。
周清澜心头一跳:哪个投资人
不知道,用的离岸公司名义。徐莹神秘兮兮地说,但公司里都在传,那人指定要保留你当初设计的员工休闲区,说那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第十五章
暗中守护的深情
暮色中,出租车驶过南浦大桥。周清澜望着窗外流动的灯火,想起最后一次和俞成谦在天台的对话。三个月,他说的期限早已过去。
对了,徐莹从包里掏出一个牛皮纸袋,这是工作室的备选地址,我都帮你筛过一遍。
周清澜抽出资料,第一页是外滩源一栋1920年代的老洋房,照片角度专业得不像随手拍的。翻到背面,有人用铅笔标注了承重墙位置和改造建议,字迹熟悉得让她眼眶发热。
这...
房东说有人预付了半年租金,徐莹假装看窗外,条件是要租给刚从巴黎回来的女设计师。
周清澜咬住下唇。半年来在异国他乡建立的坚强外壳,在这一刻出现细微裂痕。
老洋房比想象中更完美。挑高的天花板保留着原始彩绘玻璃,阳光透过梧桐树在木地板上投下斑驳光影。周清澜抚摸着楼梯扶手上岁月留下的痕迹,突然在转角处发现一个小小刻痕——LYR&LWR
2001。
母亲名字的缩写。
这房子以前的主人是她问中介。
资料显示是某设计公司的资产,空置多年了。中介翻看文件,好像叫...雅澜设计
周清澜猛地转身。那是母亲和俞沈雅、李美玲当年合伙的公司名称!这绝非巧合。她几乎可以确定,背后安排这一切的人是谁。
工作室装修期间,周清澜每天工作到深夜。外滩源项目难度超出预期,既要保留历史风貌,又要满足现代功能需求。某个凌晨三点,她伏在图纸上睡着,醒来时发现肩上多了条毯子,桌角放着热腾腾的豆浆,电脑屏幕上贴了张便签:P23结构计算有误,建议参考附件。——Q
字迹刻意扭曲,但那个句号的习惯性重压出卖了主人。
俞成谦!周清澜冲出门外,空荡的街道只有晨雾弥漫。回到桌前,她打开所谓的附件,竟是完整的结构计算书,连她忽略的抗震系数都修正了。
开业前一周,资金突然出现问题。合作方临时撤资,周清澜面临支付不起材料尾款的窘境。她整夜翻着账本,直到黎明才疲惫睡去。第二天早上,银行通知她账户收到一笔来自Q&D设计基金的汇款,金额刚好是缺口数目。
对方留言说,银行经理念着记录,相信你的眼光,按原方案执行。
周清澜握紧手机,通讯录里那个沉寂已久的号码仿佛在发烫。她深吸一口气,拨通了安德森先生的电话。
威廉,请告诉我真相。Q&D的Q到底是谁
电话那头沉默良久:周小姐,有些人不希望被感谢,只希望看到你飞翔。
第十六章
父辈心结的化解
《财经周刊》的专访刊登在头版。病房里,俞父戴着老花镜,手指微微颤抖地抚过报纸上那张照片——周清澜站在老洋房前,侧脸在阳光下像极了二十年前的林婉如。
...建筑应当疗愈人心,报道中她这样说道,特别是那些被时光和误会伤害的城市伤疤...
俞成谦推门进来,看见父亲慌忙擦眼的动作。
董事会通过了外滩源项目的合作提案。他放下果篮,周工作室负责设计,我们提供工程支持。
俞父放下报纸:她知道是你吗
不重要。俞成谦整理着输液管,重要的是项目能成。
傻小子,俞父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