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看到了那熟悉的墨色纹路。或许,这只是个开始。

    第八章

    砚影重临

    半年后,江南突然兴起观砚会,各地富商纷纷展示珍藏古砚。陈墨乔装混入,在织造府的展位前驻足——那方玄冰砚通体晶莹,冰中女子栩栩如生,正是城隍庙之战中消失的圣女!她的眼睫毛突然颤动,嘴角勾起一抹诡异的笑,冰面浮现出血色符咒,而展厅内的其他砚台,竟同时发出了低沉的嗡鸣……

    帛书血谶

    第一章

    残帛惊现

    嘉靖四十二年夏,应天府热浪蒸腾,蝉鸣震得人耳膜生疼。墨云斋内新换的竹帘被穿堂风掀起,陈墨正往宣纸上刷矾水,忽见街角闪过一抹熟悉的玄色衣角——三个月前从江南归来时,他曾在渡口瞥见同样装束的人,对方怀里紧抱着用黄绸包裹的长卷。

    陈老板,救命!凄厉的呼救声撕破暑气。药材商赵掌柜撞开木门,额角鲜血顺着胡茬滴落,怀中死死护着半幅残破的帛书。帛面上朱砂绘制的星图残缺不全,却在边缘处露出半截红梅印记。有人...要抢这个...赵掌柜话未说完,瞳孔骤然放大,脖颈处浮现出细密的墨线,如蛛网般迅速蔓延至整张脸。

    陆明远抵达时,陈墨正用镊子小心翼翼夹起帛书残片。仵作查验后神色骇然:赵掌柜并非中毒,倒像是被某种符咒抽走了生机,与半年前砚台案中书生的死状如出一辙。陆明远展开从死者手中取下的帛书,发现背面用蝇头小楷写着戌时三刻,朱雀桥。

    当夜,朱雀桥畔雾气弥漫。陈墨藏在石柱后,看着三名黑衣人手捧铜灯靠近。铜灯中燃烧的并非寻常灯油,而是泛着诡异青光的液体,随着火苗跃动,空气中渐渐浮现出血色文字:墨隐重生,帛谶启途,九卷归一,山河倾覆。

    第二章

    谶语迷局

    应天府尹衙门的密室里,陆明远将收集到的帛书残片铺在檀木案上。这些碎片分别来自古董商、私塾先生和云游道士之手,每片帛书上的星图虽不完整,拼凑起来却隐约呈现出北斗七星的形状。这些帛书的材质和朱砂颜料,陈墨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与汉代马王堆出土的帛画极为相似,但其中蕴含的符咒...他指着某处暗红纹路,分明是墨隐宗独有的秘术标记。

    两人循着线索找到城郊旧书铺,掌柜战战兢兢从暗格里取出一卷发黄的《方术纪要》。书中记载:汉末方士以活人血书星图于帛,名曰‘血谶’,得之可窥天机,却需以九人魂魄为祭。陆明远的手指重重按在书页上:赵掌柜他们,都是为了守护这些帛书而死

    话音未落,窗外突然传来孩童的童谣声:帛书血,北斗明,三更鬼火照人行。陈墨冲出门,只见巷口有个红衣小童,手中举着的灯笼上赫然画着半朵红梅。待追至转角,孩童已消失不见,地上却散落着几片带着墨香的竹简,最上方写着:欲破血谶,先寻墨匣。

    第三章

    墨匣玄机

    根据竹简提示,陈墨和陆明远来到栖霞山的废弃道观。月光透过坍塌的藻井洒落,照在中央供桌上的青铜匣上。匣子表面刻满饕餮纹,双眼处镶嵌的红宝石泛着血光,匣盖上的锁孔形状,竟与破魔笔的笔尖完美契合。

    小心机关!陈墨话音未落,地面突然裂开,无数墨色蛇形锁链破土而出。陆明远挥剑斩断锁链,却见剑刃接触之处冒出青烟——锁链表面涂着剧毒。陈墨将破魔笔插入锁孔,青铜匣发出齿轮转动的声响,缓缓弹开,里面躺着一卷完整的帛书,以及一枚刻着墨隐宗主印的玉章。

    帛书展开的瞬间,整个道观开始震动。星图上的朱砂突然流动起来,拼凑成一幅大明舆图,而应天府的位置,正被血色符咒牢牢笼罩。不好!陈墨突然想起《方术纪要》中的记载,血谶一旦成型,会以祭魂者所在之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血墨迷局:嘉靖书画奇案简介 >血墨迷局:嘉靖书画奇案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