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0)
。宋太祖当时也讲过,将来国家太平,国都还是要西迁的。

    在当时本有两个国策,一是先打h河北岸,把北汉及辽打平了,长江流域就可不打自下。这个政策是积极进取的,不过也很危险。假使打了败仗,连退路都没有。一个是先平长江流域,统一了南方,再打北方,这个政策b较持重稳健。

    宋太祖采了第二策,先平南方,却留着艰难的事给後人做。

    太宗即位,曾两次对辽亲征,但都打了败仗。一次是在今北平西直门外直去西山颐和园的那条高粱河边上交战,这一仗打败,他自己中了箭,回来因创伤si了。在历史上,这种事是隐讳不讲的。只因宋代开国形势如此,以後就不能裁兵,不能复员,而同时也不敢和辽国再打仗。因为要打就只能胜,不能败。败了一退就到h河边,国本就动摇。在这种情形下,宋代就变成养兵而不能打仗,明知不能打仗而又不得不养兵。

    更奇怪的,养了兵又不看重他们,却来竭力提倡文治。想把这些兵队来抵御外患,一面提倡文治,重文轻武,好渐渐裁抑军人跋扈,不再蹈唐末五代覆辙。因此上养兵而癒不得兵之用,以後就癒养癒多。《水浒传》说林冲是八十三万禁军教头,实际上太祖开国时只有二十万军队,太宗时有六十六万,到仁宗时已经有了一百二十五万。所以王荆公变法行新政,便要着手裁兵。裁兵的步骤,是想恢复古代民兵制度,来代替当时的佣兵。但民兵制度,急切未易推行到全国,遂有所谓保甲制,先在h河流域一带试行。保甲就是把农民就地训练,希望临时需要,可以编成军队,而又可免除养兵之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宋代的国防jg神是防御x的,不敢主动攻击,用意始终在防守。把募兵制度与长期的防守政策相配合,这却差误了。宋人最怕唐末五代以来的骄兵悍卒,但宋代依然是兵骄卒悍。国家不能不给他们待遇,而且须时时加优,否则就要叛变。政府无奈何,加意崇奖文人,把文官地位提高,武官地位抑低。节度使闲来没事做,困住在京城,每年冬天送几百斤薪炭,如是种种,把他们养着就算。养了武的又要养文的,文官数目也就逐渐增多,待遇亦逐渐提高。弄得一方面是冗兵,一方面是冗吏,国家负担一年重过一年,弱了转贫,贫了更转弱,宋代政府再也扭不转这形势来。因养了许多无用兵,使宋代成为一个因养兵而亡国的朝代。

    关於国防资源问题,这也是宋代一个最大的缺憾。在中国只有两个地方出产马。一在东北,一在西北。一是所谓蓟北之野,即今热察一带。一是甘凉河套一带。一定要高寒之地,才能养好马。养马又不能一匹一匹分散养,要在长山大谷,有美草,有甘泉,有旷地,才能成群养,才能为骑兵出塞长途追击之用。而这两个出马地方,在宋初开国时,正好一个被辽拿去,一个被西夏拿去,都不在中国手里。与马相关联的尚有铁,jg良的铁矿,亦都在东北塞外,这也是宋代弱征之一。可马在温sh地带饲养不易,很容易生病si亡,因此马匹也成了宋代国防上所遭遇的大难题。

    自宋辽两国讲和以後,宋朝的国防形势是很可怜的。两国既不正式开战,中国人也不好正式布置边防。只奖励民间种水田,多开渠道,於渠旁多植榆杨。万一打仗,可以做障碍,稍稍抵御辽人之大队骑兵。

    有五个常胜军

    有500万大军,抗战胜利,裁了一半,又恢复,有现代化的武器配备!

    为什麽会打输共军?

    最大原因是厌战。

    因为以前打的是日本人,外族,现在打的是中国人,自己人。又使用人海战术!常常几倍的兵涌上来。正规军前面是老百姓!挡子弹的si士。打到手软,打到士气低落!打到自己受不了!这就好像国民党员不出来投票一样。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下雪的早晨简介 >下雪的早晨目录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