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九章 深宫天听
    深宫天听

    强迫性地逼着赵颢写下这道诡异的奏疏,不是赵孝骞突然如有神助,而是来自前世的一点模糊的记忆。

    北宋这个时期,赵孝骞能记得的内容不多,在他的记忆里,终宋一朝把文人抬得太高,把武人贬落到尘埃。

    而最令赵孝骞印象深刻的,是北宋时期的变法,那真是……数十年来被君臣们搞成了一场场闹剧。

    这个皇帝说新法好,换了下一任皇帝又说还是旧法好,新法旧法,几废几复,国家大事跟特么闹着玩似的,折腾得百姓叫苦连天。

    支持变法的,反对变法的,朝堂上的新旧两党势力针锋相对,党争愈演愈烈,搞得朝堂乌烟瘴气。

    年轻的官家有没有政治抱负?

    他当然是有的,但他的抱负与太皇太后背道而驰,在太皇太后听政的十年里,官家从来都是无条件支持太皇太后推行旧法,打压新党朝臣。

    但在赵孝骞模糊的记忆里,这位历史上还算英明的哲宗皇帝,亲政之后做的

    深宫天听

    说完从怀里掏出赵颢新写的那份奏疏,双手高捧至顶。

    右掖门外的禁军们面面相觑。

    朝堂大臣们每日送奏疏的多了,但这般绕过宰相和六部,直接把奏疏送到皇宫门外的,简直闻所未闻。

    按规矩,这种奏疏是不能接的。

    可赵孝骞刚才已亮明了身份,是楚王之子,楚王是官家的亲叔叔。

    亲叔叔的奏疏若被禁军所拒,万一搞出了事,责任谁来担?

    所以,这道奏疏是接,还是不接?

    犹疑许久,一名步军司指挥模样的武将走来,眼神充满了幽怨和控诉。

    你特么这不是给我找事儿么?

    赵孝骞堆满了笑:“多谢多谢,有劳将军。”

    随手朝怀里一掏,打算让对方深深感受一下世间温暖的人情世故,然而伸手入怀,脸色立变。

    堂堂世子,为何身上连一文钱都没有?

    不给足好处,别人如何办事?

    情急之下,赵孝骞朝腰间使劲一拽,一枚质色上佳的玉佩摘下,塞进武将的手心。

    武将的脸色顿时灿烂起来,收下奏疏的同时,也不着痕迹地收下了那枚玉佩。

    为了对得起这枚玉佩的酬劳,武将亲自进了右掖门,朝内宫皇仪门跑去。

    …………

    禁宫,福宁殿。

    福宁殿是大宋历代官家的寝殿,当然,也有别的作用,比如官家办公。

    官家赵煦今年正好二十岁,此刻的他正坐在偏殿的桌案后,眉头紧蹙地批阅奏疏。

    皇帝已当了十年,但真正亲自处理朝政才短短半年。

    前面的十年,国政皆是太皇太后与群臣商议而定,那时送到他面前的奏疏,已是决定后的结果,他根本改变不了什么。

    去年太皇太后薨后,赵煦终于亲政,有资格批阅奏疏,能提朱笔在臣子们的奏疏上做决定了。

    而朝堂的权力,也在这半年里慢慢聚握于他的手心。

    说来不孝,对于太皇太后的薨逝,官家赵煦内心其实是喜大于悲的,原因自然不言而明。

    但是对外,官家仍是一副悲伤的表情,皇宫的白幡孝带至今没有拆除,官家的悲伤逆流成河,半年仍未缓解。

    朝堂上最大的老顽固去世了,年轻的赵煦雄心勃勃,少年已立志,他要做出一番远迈汉唐的功业,大宋将在他手里变得不同。

    功业何所取?

    必须变法,唯有变法,才是大宋唯一的出路!

    不仅为了大宋社稷,也为了自己的统治巩固长久。

    如今朝堂上大多是守旧势力当道,学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世子稳重点简介 >世子稳重点目录 > 第九章 深宫天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