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夕阳西下,夜幕渐渐降临。冀州城内,耿武、关纯两将领正与本部人马共进晚餐。大桮的酒,大块的肉,大碗的饭,一个个都吃得饱囊袋似的。然后众军士抹几抹嘴,就地休息,——有的几个人背靠背坐着,也有的背靠在树上,——等待号令。</p>
眼看着西边半片天的云霞渐渐隐入昏暗之中,天地间徐徐黑将下来。</p>
耿武将军悄悄传令:整顿好队伍,携带好武器、干粮,出发。</p>
出发到哪里呢?曰:冀州城外的丛山之间。作战目的是什么呢?曰:阻止袁绍的军队进入冀州城。</p>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就有点话长了:当时诸侯军盟主袁绍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冀州牧韩馥派人送粮送草。有人建议袁绍跟公孙瓒合力攻取冀州,两人平分胜利果实——当然包括但不限于地盘。袁绍见图利如此之大而快,欣然应允。不仅如此,袁绍又使出了另一高招儿,也是阴招儿:他派人将公孙瓒即将进攻冀州的消息秘密转告给了韩馥。于是韩馥跟几位谋士协商后决定请袁绍来同治州郡大事。可是冀州府许多官员都极力反对袁绍前来,认为这是引老虎入羊群。众官劝告韩馥放弃邀请袁绍,可是未获成功,因之而辞职的官员就达三十多人。</p>
可只有耿武、关纯两将军坚持留职,决心用武力抗击袁绍。这不,他们犒劳了士兵,趁着乌蒙蒙的夜色,埋伏到了冀州城外山间的草木丛中。</p>
埋伏在山间的第二天,天气晴好,阳光暖暖的照向山间,军士们隐藏于高高的草木之中,有吃有喝不愁拉撒,度过了一天和平温饱的生活,倒也感觉几分快活而自在。——后勤补给的队伍不断往他们驻扎的地方运送食物及相关的一些物资。冀州之地物产丰饶着呢。</p>
从第二天的午时始,天边产生的乌云渐渐浓密,铺展开来,终于遮蔽了大半个天,进而遮蔽了全部的天空。冷雨飘飘洒洒。不到两个时辰,军士们就冷得直打哆嗦。这时,军中就有人抱怨起来了:“等了一天一夜了,一个鬼影儿也没有等到,怕敌兵不可能来了吧?等到细作探明了情况,再赶紧过来也不迟呀!”于是军中有校尉把有人抱怨的情况报告给了耿武、关纯两将军。</p>
耿武将军大怒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好吃好喝的款待,不就图此时守城保土吗?谁敢懈怠其心,扰乱军心,斩!”军中校尉把耿将军的命令传达至军中,于是没人敢再怠惰,更不敢发怨言,再提及回城里之事了。</p>
第三天仍然细雨飘飘,湿冷依旧。军士们心中的苦处翻动滚滚,只是嘴上不敢言声。不过还好,吃的喝的尚能供应正常,数量不减,士兵们也就忍耐下来了。但人们心里不断地在暗打鼓:几天几夜过去了:怕是一切落空了。于是心中的防线大大的松懈了。</p>
第四天差不多子时刚过,细雨渐渐地停止了。大约的从寅时时,天空泛亮,半个弯月亮晶晶的,乌云几乎全消散了。关纯跟耿武商量道:“如果今日袁绍仍然不来,不如让兵士们轮流进城稍稍修整一下,而后全军待命,好让士气更高昂一些。”耿武道:“关将军言之有理。”</p>
可是在寅时未过卯时未到之时,探子前来回报:“袁绍率数百名将士离城已不到二十里了!”</p>
耿武即刻命令部队:“注意隐蔽,准备出击!”</p>
眼看着袁绍引兵来到。耿武高喊道:“袁将军听着,我城将士暂不恭请袁将军前来做客,还请袁将军速速回还河内!”</p>
袁绍一听,简直火冒三丈:“本盟主应韩府君邀请前来共治冀州,你一个小小的偏裨次将竟敢阻挡盟主大驾,还不赶快跪地下拜?我手上的利剑只认识韩府君,哪认识你偏裨小儿?”</p>
耿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