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推荐 第301章
巷刮榆皮、六十到七十年代前期的农村,不管庭院里还是在街上,种的树绝大多数都是榆树,榆树喜欢水,只要雨水充沛,榆树长势就非常好,一般没几年就能长成一棵大树。
而且榆树叶无毒,可食用,榆钱更是大人、小孩喜爱的东西,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佳品。
榆树多了,想在榆树上做文章的商人抓住了商机。
制香就是这一带用榆皮做原料的传统产业,蔡庄村东南山十三队的个别家庭,有老祖宗留下来的制香工具,制好的香除了自己家烧香用以外,村里其他人有烧香的,也偷偷的到十三队这几家买。
制香的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制,这样偷偷摸摸的也能满足一个村子烧香人的需要,自己也挣点儿辛苦钱,两厢情愿。
制香主要材料就是榆树皮,榆树皮从榆树干上剥下,晾干,粉碎成细末,和其它原料搅拌在一起,用模子挤出来晾干,即可用。
榆树皮制成的香可燃度高,耐时长,烧出来的香味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非常适合大型庙宇和信奉佛教的家庭使用。
清苑县是制香行业的龙头,古城香业早己成为上市公司,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制香企业,这就是传统产业的力量。
刮榆皮后来成了一份职业,因为有传统产业做后盾,有需求,人们就会想办法供给,自然就形成了产业链,供应链。
一开始燕她爹只在附近和本村的范围内刮榆皮,只要听说那家刨榆树呢,或那个地方刨了许多榆树的时候,燕她爹就骑一辆用水管自制的自行车,叫水管子自行车,虽然看着难看,但很实用。
把一个木把的刮刀挂在水管自行车上,带几根很粗麻绳就去了。
一开始刮榆皮,对方不要钱,有树的这一方急着用木头,树皮就不要了,谁刮了给谁,这样刮榆皮的就没有成本了,只要有力气就行。
但后来,刨树的人家知道榆皮能卖钱,就不让白刮榆皮了,适当给出力刨树的一点钱,也就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