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声名远扬后的忙碌
    医圣传

    青瓦巷的铜铃在晨雾中摇晃,穿堂风卷着参片的苦香,将诊室外的长队吹成蜿蜒的长龙。叶尘的白大褂下摆掠过酸枝木诊桌时,

    悬壶巷深

    苏瑶握着铜壶的手悬在半空,蒸腾的水汽模糊了她望向里间的视线。叶尘的指尖在患者腕间轻点,三指如琴弦般震颤,忽而皱眉忽而舒展,案头摊开的《黄帝内经》被穿堂风翻到"血气形志篇",泛黄纸页上的朱砂批注,正是昨夜她看着他在煤油灯下写就的。

    "下一位,岭南林氏。"她的声音混着药碾子的笃笃声,惊飞了檐角麻雀。穿香云纱旗袍的妇人被丫鬟搀扶着进门,腕间翡翠镯撞出清响,却掩不住眼底的青黑——那是被"血枯症"折磨三年的印记,西医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叶尘在其病历本上画着医门秘传的"五行相生图"。

    诊室内,叶尘的银针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如蜻蜓点水般刺入"血海""三阴交"等穴位,每刺入三分便逆时针转动半圈,这是医门"阴中求阳"的手法。妇人忽然轻呼:"有热流顺着小腿往上走!"他这才注意到她鞋底绣着的青螺山纹样——那是医门弟子才能看懂的护生咒。

    玉壶冰心

    晌午的阳光斜切过药柜,苏瑶正在整理新到的药材,忽然听见外间传来骚动。八抬软轿停在巷口,檀香混着皮革味涌进诊所,穿织金缎面马褂的富商抱着昏迷的女孩闯入,孩子的唇色泛着青灰,像被揉碎的纸花。

    "叶先生,求您救救小女!"富商的礼帽跌在地上,露出鬓角的白发,"香港的洋医生说她活不过冬至,可您治好了李司长的心脏病"叶尘的指尖刚搭上女孩腕脉,瞳孔便微微收缩——那脉象如断弦之音,时有时无,正是《千金翼方》中记载的"五毒攻心"之症,唯有医门"冰魄银针"配合雪参汤方能一试。

    深夜的药庐里,雪莲花、赤小豆、当归在陶罐中咕嘟作响,叶尘用犀角勺搅动药汁,火光在他眼下的青黑处投下阴影。苏瑶默默递来热毛巾,看见他另一只手握着半片烧焦的《青螺山禁方》,那是师父临终前塞给他的,其中一页用人血写着:"血枯症需取子时雪水,引天山雪参归经。"

    针落春生

    三个月后的惊蛰,青瓦巷飘着细雪。诊所里,富商的女儿正追着一只蝴蝶跑,鹅黄裙角扫过药田的蒲公英。她脖颈间的银铃发出清响,正是叶尘用标题是《中医针药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案例分析》,作者栏赫然写着叶尘的名字。她看着他为女孩扎针时的专注神情,忽然想起昨夜他伏在案头翻译医案到凌晨,袖口还沾着没洗干净的朱砂。

    杏林春深

    梅雨季节,诊所来了位特殊的患者。年逾古稀的老人由子女搀扶着进门,胸口的速效救心丸瓶身已磨得发亮,心电图显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西医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而老人却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泛黄的《伤寒杂病论》,扉页盖着青螺山医门的朱砂印。

    "三十年前,我在青螺山见过您师父。"老人的声音像浸了陈茶,"他救过整个寨子的人,如今我这条老命,也想交给医门弟子。"叶尘看着他腕间三道浅红划痕——那是医门弟子为救人挡刀留下的,与自已小臂上的印记如出一辙。

    治疗持续了四十九天。叶尘用温针灸"心俞""厥阴俞",每次施针都要在艾绒里掺入少许麝香;汤药则以"炙甘草汤"为底,加入长白山野山参须,煎药的砂锅是老人亲自从青螺山带来的。当

    山月照人

    立秋后,叶尘收到来自苗疆的信。深山里的村寨爆发怪病,患者浑身起青斑,呕血不止,村医寄来的草药标本,正是医门典籍中记载的"蛊毒草"。他连夜整理药箱,苏瑶默默往他行囊里塞了防潮的火折子,还有她亲手绣的青螺山地形图。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医圣传简介 >医圣传目录 > 第六章:声名远扬后的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