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5章 电视台记者上门
圈,突然一拍脑门儿:“怪不得前儿您蹲墙根儿跟我唠嗑,说‘现在的广播没以前带劲儿’——合着您是行家啊!”他从裤兜儿里摸出颗水果糖,硬塞给王桂香,“我那外孙女总说我讲故事没劲,明儿您给说说,当年您播完那封信,是不是真有战士骑着马带着大红花来谢您?”

    棒梗扒着门框探脑袋,手里的玻璃弹珠“骨碌”滚到许砚秋脚边:“秋哥秋哥!王奶奶能给我们讲打仗的故事不?我跟小伟说我们院儿有个女英雄,他还说我吹牛皮!”

    许砚秋蹲下身捡弹珠,余光瞥见许大茂正往院门口挪。

    记者姑娘不知什么时候扛着摄像机跟了过去,镜头红灯在他脸上晃:“这位同志,您刚才说王奶奶‘说话不利索’,现在听了录音,有什么感想?”

    许大茂的灰棉裤膝盖直打摆子,脑门儿汗珠子顺着下巴往领口淌:“我、我就是怕奶奶累着!”他偷瞄王桂香屋里的热闹,声音越说越小,“再说我也不知道她、她以前”

    “那您知道这怀表吗?”记者举起刚从地上捡的老怀表,表壳内侧的字迹在镜头里格外清晰,“王奶奶说这是台长送的,听说您上周还说要‘帮忙保管’,是看出什么门道了?”

    “我、我就是热心!”许大茂的脸涨成紫茄子,突然拽了拽裤腰,“那什么我家煤炉子没封!”他甩开记者的话筒,踉跄着往南屋跑,棉鞋后跟儿差点绊在门槛上,“砰”地一声摔上屋门,玻璃窗震得直颤。

    许砚秋憋着笑抬头,正撞进傻柱的目光。

    师父叉着腰乐,围裙带子都飘起来:“瞧瞧这孙子跑的,跟当年偷我酱肘子那会儿一个德行!”他拍了拍许砚秋肩膀,油星子溅在蓝布衫上,“徒弟,你这招儿高啊——借电台的嘴,把王奶奶的宝贝掏出来,比我当年跟一大爷掰扯分粮票还利索!”

    “这才叫真正的翻身仗。”许砚秋的手微微发颤,心里跟泡了蜜似的,以后帮傻柱记菜单不用再拿小本儿画符号了,听王奶奶讲老故事也能一字不落地记下来。

    他抬头望向王桂香,老太太正被二大妈往嘴里塞桂花糕,皱纹里全是蜜。

    月上柳梢头时,四合院终于静了些。

    许砚秋蹲在王桂香屋门口刷碗,听见门帘“唰”地一响。

    老太太裹着蓝布棉袄坐过来,怀表在月光下泛着暖黄的光:“小秋啊,你说这表怎么就这么金贵?”她指尖抚过表壳内侧的字迹,“当年台长塞给我时,我就当块能看时间的铁疙瘩。”

    “因为里头装着您的故事啊。”许砚秋把最后一只碗摞进盆里,“就像我帮您誊稿子那会儿,您说‘当年战士们听了广播,能多扛三天冻’,这哪是表,是您给战士们的热乎劲儿。”

    王桂香突然握住他的手。

    老人的掌心暖烘烘的,带着炉灰的味道:“孩子,谢谢你让我重新活了一次。”她望着院儿里晾衣绳上晃荡的棉裤,笑出了眼泪,“刚才二大妈非说要把她闺女寄的羊毛衫给我,三大爷要送我他藏了十年的茉莉花茶他们哪是对我好,是对当年那个在播音室里喊‘多纳一双鞋就是多一杆枪’的小丫头好。”

    许砚秋鼻子一酸,反手握住老太太的手:“奶奶,以后的日子,咱们一起好好过。您的故事,我给您记着;您的声儿,我给您录着。等我攒够钱买个大录音机,咱们在院里支个小喇叭,让整条胡同都听见,红星四合院的王珍珍同志,当年有多威风!”

    风卷着桂花香掠过屋檐。

    王桂香望着东屋窗户透出的光,突然说:“小秋,我瞅着这院子啊,比我当年播音室的暖炉还热乎。”她指了指院中央的老槐树,“前儿我还愁中秋没人陪我吃月饼,现在”

    许砚秋顺着她的手指望去。

    老槐树下,二大妈正跟三大爷掰扯“今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四合院:从傻柱徒弟开始简介 >四合院:从傻柱徒弟开始目录 > 第15章 电视台记者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