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心中还有一些顾虑。
这次的经历让我意识到,技术盗窃问题远比我想象的严重。
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保护体系。
我想做的,不仅仅是保护自己的技术,更要帮助其他的技术开发者。
第二天,我找到了我的导师李教授。
韩凌,我听说中科院想要挖你李教授笑着问道。
是的,不过我还没有决定。我如实回答。
李教授点点头:我理解你的想法。不过我要提醒你,机会难得,要慎重考虑。
李教授,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犹豫了一下,如果我留在学校,能否成立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专注于技术保护和反盗窃研究
李教授眼前一亮:这个想法很好!学校一直在寻找新的研究方向,你的提议正好符合当前的需求。
那您觉得可行性如何
非常可行!李教授兴奋地说道,而且学校最近刚好有一笔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创新研究项目。如果你愿意主导这个项目,我可以帮你申请。
这正是我想要的结果。
那太好了,我愿意试试。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和李教授一起准备项目申请书。
我们的项目名称是智能化技术保护与反盗窃系统研究。
项目的目标是开发一套完整的技术保护解决方案,包括代码加密、行为监控、身份验证、证据收集等多个模块。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平台,让所有的技术开发者都能免费使用这些保护工具。
项目申请书提交后,学校很快就批准了。
不仅给了我们充足的研究经费,还专门为我们配备了一个实验室。
消息传出后,很多同学都想加入我们的研究小组。
我从中选择了五个最优秀的同学,包括张伟在内。
韩凌,我们的第一步应该做什么张伟问道。
我想了想: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数据库,收集所有已知的技术盗窃案例,分析他们的手段和特点。然后,针对这些手段开发相应的防护措施。
那我们从哪里获取这些案例另一个同学问道。
我可以联系公安部的专家,他们那里应该有很多案例资料。我回答道。
果然,当我联系上之前认识的王队长时,他非常支持我们的研究。
韩同学,你们的研究对我们的工作也很有帮助。王队长说道,我可以为你们提供一些案例资料,当然,涉及机密的部分会做处理。
有了这些真实案例,我们的研究进度很快。
我们发现,技术盗窃犯罪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目标明确。他们通常会提前调查受害者的技术水平和项目价值。
第二,手段隐蔽。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内部人员获取技术,很难被发现。
第三,网络化运作。背后往往有一个庞大的犯罪网络,分工明确。
第四,技术门槛高。犯罪分子往往具备一定的技术背景,能够快速理解和利用窃取的技术。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开发了相应的防护策略。
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我们的第一版技术保护系统终于完成了。
这个系统包含了多个功能模块:
身份认证模块: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技术资料。
行为监控模块:实时监控系统的使用情况,发现异常行为。
加密保护模块:对关键代码和数据文件进行多重加密。
证据收集模块:一旦发现盗窃行为,自动收集相关证据。
报警通知模块:及时向用户和相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