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3节


    问题是,这年头能读书的,祖上或多或少都是阔过的,甚至如今也还挺阔,也就是当年乱世的时候,站错了队,或者是为了避过战乱,压根没敢冒头,所以错失了开国从龙之功。

    他们打心眼里瞧不上那些泥腿子出身的贵族,就算明面上投靠,但是,却不可能真的给那些贵族做狗,一心只想要取而代之。

    如今一大批贵族栽了,剩下那些也是惊弓之鸟,一时半会儿是不敢多吭声的,不趁着这个机会上位,那还等到什么时候呢?

    最妙的是,这些士人都没掺和过当年的事情,一些学派这些年还得到了辽国的资助,别的不说,辽国那边帮着他们将他们的典籍都给出版了一大批,每年还会资助他们大批的纸张,让他们可以用更小的成本壮大自身学派,所以,他们其实是欢迎刘昌为储,做下一任天子的。

    因此,那边渭水边上的血腥味尚且还没有完全消散,朝堂上就有人重新说起了立储之事,一个个振振有词,当年陛下你自个说,叫几位皇子就藩,看他们的能耐,如今也就是代王还算是出众,但是这也是因为借助了辽王之力,可见,即便是代王,也早就对辽王心服口服,若是陛下还想要另立他人,到时候,谁能服气呢?

    所以,立辽王为储,那叫众望所归!

    这般言论一出,顿时有些人自以为自己明白了什么,之前搞出来的那些事情,未必就是那些贵族想要谋逆,实在是为给辽王铺路,顿时一个个也不敢再反对,恨不得立刻五体投地,山呼万岁,表示陛下圣明,大家都无条件遵从陛下你的旨意,立辽王为太子,才是汉家大幸!

    结果刘恒却又别扭上了,毕竟,自己还是天子呢,大家就都已经开始准备拥立新君了,这将自己又放在哪了呢?

    因此,刘恒干脆表示,刘昌如今还是辽王,这位置很是关键,现在立储,就得撇下辽国那一摊子事情到长安来,到时候辽国那边鞭长莫及,岂不是不好?

    这话说得也有道理,主要是刘恒现在正处于盛年,真要是立个太子,还是个已经掌权多年的太子,说不定回头父子一人就针锋相对起来,说不得又有一番争斗。

    再说了,辽国那边如今关系到不知道多少人的利益,若是没有辽王主持大局,万一那边的人玩崩了,那怎么办,他们可不要亏钱了吗?

    这么一想,虽说一个个急着混个从龙之功,但是先表示一个态度就可以了,辽王最好还是留在辽国那边主持大局,等到天子年纪大了,精力不足了,顺理成章接班,岂不是两全其美。

    当下一个个又改口,表示陛下思虑周全,果然是圣明烛照,但是,不管怎么说,虽说不能立刻册封太子,也不能叫辽王那边有什么误解,到时候做出什么不理智的动作来。

    所以,现在就得先放出点风声出去,然后大家再商议一下,再给辽王加封个什么头衔比较合适,免得万一刘恒去得仓促,到时候还得再补个守序,万一再冒出个不识相的,想要搞点什么明堂,岂不是平白多添波折?

    刘恒见大家没有执意要立马立太子,心中暗自松了口气,他就算是想要立太子,那也得是他自个愿意,而不是被群臣裹挟,所以,见群臣很快就退缩了,自然明白,不是群臣都一门心思向着刘昌,而是在揣摩他的心思。

    下朝之后,刘恒琢磨了一番,就去了长乐宫,自从薄昭被一抹到底之后,刘恒就不怎么去长乐宫了,虽说老娘表现得很是善解人意,并没有一个劲地给舅舅求情,但是总是一副欲言又止的为难模样,刘恒又不是瞎子。

    刘恒也知道,对薄家,最好还是自个在的时候就安排好了,自家舅舅志大才疏,薄家之前在婚事上,两头下注,却是两头不讨好,辽国那边,王后多年无子,虽说也有薄氏女有孕,但是那都是薄家族里面血缘比较远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今天也在谋朝篡位中简介 >今天也在谋朝篡位中目录 > 第3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