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节
不多。
而且被俘的还不是异族,不能都杀了了事,就算是将来被贬为城旦,那也不能把人饿死不是,这直接给大军后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少府倒是愿意接手这么一大批奴隶,但前提是不花钱。
少府如今也难得很。
如果说以前的少府就是一个经济怪物,如今,少府的几大支柱产业都已经在辽国的冲击下濒临崩溃,要不是少府本身体量很大,还真是要破产。
为了这个,少府花了大价钱从辽国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机械,但是辽国那边之所以能玩转这样的工业体系,是因为刘昌建立起了一个初步的教育体系,移民到了之后
这场叛乱不过是数月时间便已经平定,参与了叛乱的诸侯王死的死,被抓的被抓,还有跑了的,但是如今这个情况,他们能跑的地方也就是那几个,但凡那些小国不想跟汉室或者是辽国为敌,都是不敢收容他们的。
至于说隐姓埋名跑到深山里隐居,呵呵,锦衣玉食惯了的他们,在失去了地位和财富之后,真能活得下来?
刘恒却一点也不高兴,朝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后连显露一下自身的强大都不能,大家只看到辽军一路上砍瓜杀菜一般,将叛军打得抱头鼠窜。
刘恒在军事上并没有太多天分,虽说知道专业的事情应该给专业的人干,周亚夫领兵的时候,他也一力支持,即便朝堂上有人说周亚夫消极避战,他也顶着压力,但是,这回大军班师回来,刘恒还是很难给周亚夫一个好脸色。
不仅如此,如今南方原本的吴楚之地,如今算是都落到了刘昌手里。
虽说以前这些地方也在各个诸侯王手中,但是,朝廷那时候起码还是能拿捏一下的,可现在呢,他敢随便拿捏刘昌?
辽军的战力这次他已经是见识到了,何况据说这次来的还不是辽军的主力,而是抽调的一支建设兵团,为首的樊崇之前也没有真正指挥过大型战役的经验。
事实上,按照周亚夫的说法,以辽军的实力,带队的将领除非是个只会反向操作的蠢货,否则的话,栓条狗让辽军自由发挥都很难输。
周亚夫以前就听说辽军装备精良,但是没有亲眼见过,自然没有相应的概念,但是等到亲眼见过之后,周亚夫恨不得自个手底下的兵马也立马跟着更新换代,说句有点大逆不道的话,他也挺想换个老板的。
刘恒不是什么昏君庸主,但老实说,如今的他,能给手下人的利益实在是太少了。
人性从来都是看着别人赚钱,比自己亏钱还难受。
汉室这边都是彻侯嫡脉,结果一个个过得苦巴巴的,反倒是当初跑到辽国的旁支,混得风生水起,有几个衣锦还乡炫耀了一番,顿时将一帮人酸得能拧出醋汁子来。
可问题是,汉室这边的小农经济压根撑不起这样的经济体量,辽国是在不断扩张,拉动内需,又有中原和南越那样的大市场,不过等未来刘昌做了太子,光是在中原范围内大搞基建,就足够拉动内需了。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鼓励生育,对外开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能保持经济上的繁荣。
总之,如今是真的人心思变。
这年头大家真没多少家国意识,即便对手是匈奴这样的夷狄,利益当前,也还是有人肯披发左衽的。
何况刘昌已经是太子,名正言顺的未来天子,既然跟着下一任老板更加靠谱,那谁还会对现在的老板有多少眷恋呢!
可以说,如今长安城中,倒是有过半权贵都盼着刘恒赶紧驾崩,好把位置腾出来。
而那些曾经在诛吕之事中掺和过的虽说不想要刘昌上位,却未必希望上面坐的还是刘恒。
有道是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刘恒如今是真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