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识地摩挲着车窗:清华...我想先去看看清华。
车子驶过长安街,林徽因贪婪地望着窗外。天安门广场依然庄严,但周围多了许多她叫不出名字的宏伟建筑。
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她想起自己参与设计时的日日夜夜,眼眶不由发热。
您设计的基座浮雕保存得非常完好。程立峰轻声说,每年都有无数人前来瞻仰。
林徽因点点头,说不出话来。
清华大学西门,古朴的校门依旧,只是旁边的围墙换成了铁艺栏杆,能看见里面葱郁的树木和红砖建筑。
林徽因站在门前,双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
变化很大吧程立峰问。
树长高了...林徽因的声音有些颤抖,那些杨树,当年才碗口粗。
他们沿着校园小路慢慢走着。
林徽因不时停下脚步,指着某栋建筑:这是新建的...这栋老楼还在,但加了电梯...啊,工字厅!
她几乎是跑向那座古朴的中式建筑,手指轻轻触碰斑驳的红柱,眼中泪光闪烁:这里...一点都没变。
程立峰默默拍下几张照片,然后轻声解释:工字厅是国家级文保单位,修缮时严格遵循了原貌。梁先生的办公室就在二楼东侧,现在改成了纪念室。
林徽因猛地转头:他的...办公室
对,保持着当年的样子。你要去看看吗
林徽因的手指紧紧攥住衣角,指节发白。她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
工字厅二楼的走廊安静得出奇。
林徽因的脚步越来越慢,最后停在一扇深色的木门前。门旁挂着铜牌:梁思成先生纪念室。
程立峰轻声说:我在外面等您。
林徽因推开门,阳光透过纱帘温柔地洒满房间。
一张宽大的绘图桌摆在窗边,上面整齐地摆放着丁字尺、三角板和绘图笔。
墙上是她熟悉的那个书柜,里面塞满了中外文书籍。
一张单人床靠在墙角,铺着简单的蓝格子床单。
一切都那么熟悉,仿佛主人刚刚离开不久。
林徽因走到绘图桌前,手指抚过桌面上的木纹。
她记得这张桌子,是当年营造学社成立时特别定制的。桌角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刻痕,是她不小心用裁纸刀留下的。
书桌上方的墙上挂着一幅放大的黑白照片:年轻的梁思成和她站在佛光寺东大殿前,她穿着衬衫长裤,头发被风吹乱;梁思成侧头看着她,眼中满是温柔与骄傲。
照片下方是一行小字:徽因与我平生最得意之作——1937年夏于五台山佛光寺。
林徽因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她捂住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肩膀剧烈地颤抖着。
书桌抽屉半开着,露出一个牛皮纸信封的一角。
林徽因颤抖着手指取出信封,上面是梁思成熟悉的笔迹:致徽因。
信封没有封口,里面是一叠发黄的信纸。
林徽因展开第一页,认出那是梁思成晚年颤抖却依然挺拔的字迹:
徽因,昨夜又梦见你。你穿着那件淡青色旗袍,站在工字厅的海棠树下对我笑。醒来时枕巾已湿,方知二十年生死两茫茫...
信纸从林徽因手中滑落,散了一地。她跪在地上,再也抑制不住,失声痛哭。
门外,程立峰靠在墙边,眼眶通红。他轻轻带上门,给林徽因留下独处的空间。
……
黄昏的光线斜斜地照进房间时,林徽因终于推门出来。
她的眼睛红肿,但神情平静了许多。
程立峰什么也没问,只是递给她一杯热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