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空仿佛被绿色的火焰点燃。
我也有东西给你。季然从相机包里取出一个小信封,基金会一周年的礼物。
沈墨打开信封,里面是两张机票和一份行程单——环太平洋环保安全会议的特邀演讲,随后是为期一个月的考察旅行,从阿拉斯加到南极。
你总说想去南极。季然解释道,我想和你一起看遍地球上所有需要保护的地方。
沈墨的手指轻轻抚过行程单,眼神复杂:你知道我不喜欢旅行。
但你喜欢保护我。季然微笑,而我喜欢探索世界。所以这是完美折中——你保护我,我带你去看世界。
沈墨摇头轻笑,将季然拉入怀中:狡猾的记者。
他们在极光下相拥,远处考察站的灯光像星辰般闪烁。与一年前不同,这次他们不是为了逃离危险或揭露真相而来,而是为了守护和庆祝——守护这片正在消融的冰川,庆祝他们共同创造的新生活。
回程的飞机上,季然整理着照片,沈墨则查看基金会的最新报告。鸿兴化工已经破产清算,陈立伟和张鸿都在等待审判。他们的基金会利用媒体关注带来的捐款,已经在三个大洲建立了环保安全网络,培训当地记者如何安全调查环境犯罪。
林锐发来消息。沈墨将手机递给季然,他在南美的项目需要更多防污染装备。
季然浏览着信息:我们可以从北极项目的结余中调拨一部分。对了,他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比医生预期的好。沈墨的语气轻松了些,他说下个月要来总部看看,顺便检查我们的安保系统。
季然笑了:他还是不信任你的选择,是吧
特种部队的习惯。沈墨耸肩,不过他现在有更操心的人——那个《国际环境》的女记者似乎对他很感兴趣。
季然想起那个总是找借口来基金会采访的红发女孩,不禁为林锐默哀一秒。从假死状态回归正常生活并不容易,尤其是当一个固执的环保记者盯上你的时候——他太有经验了。
飞机穿越云层,阳光突然洒进舷窗,照亮了季然胸前的蓝宝石吊坠。沈墨的目光落在上面,表情柔和。
其实,他犹豫了一下,我父亲和我母亲是在北极考察中认识的。他也是军人,她是冰川学家。
季然惊讶地转头。沈墨很少谈及家人,尤其是他母亲。
所以你对极地这么了解...
小时候听过很多故事。沈墨的目光投向窗外的云海,她在我十岁时去世,一次冰川事故。父亲从此变得严厉,认为只有严格的训练能保护所爱之人。
季然轻轻握住沈墨的手:所以他把你送进军队。
而你的父亲鼓励你成为记者。沈墨回握,两个极端,却最终让我们相遇。
命运有时确实奇妙。季然想起父亲笔记本中那些关于沈队长的记录——两个素未谋面的父亲,为同样的理想奋斗,却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了儿子的生命轨迹,最终在下一代身上实现了某种延续与和解。
他们会为我们骄傲的。季然轻声说。
沈墨没有回答,但收紧的手指传达了一切。
回到总部后的日子忙碌而充实。基金会的工作比预期的发展更快,他们不得不搬进更大的办公室,雇佣更多员工。季然负责媒体和调查网络,沈墨则专注于安全培训和装备研发。两人的专业领域完美互补,就像他们的性格一样。
一个雨后的傍晚,季然加班整理南极之行的准备工作,沈墨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两个杯子和一份文件。
热可可。他将杯子放在季然面前,和一份惊喜。
季然啜饮着熟悉的味道——沈墨的特制热可可,比一年前在北极考察船上喝到的更加香甜。他翻开文件,发现是一栋海边小屋的产权证,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