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江南的雨总是来得悄无声息。
叶听霜放下手中的狼毫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窗外,细雨如丝,将青石板路洗得发亮。她起身推开雕花木窗,潮湿的空气裹挟着栀子花的香气扑面而来,冲淡了书房内陈年墨香与纸张的气息。
"小姐,该用午饭了。"老管家在门外轻声唤道。
"就来。"她应了一声,目光却仍停留在案几上那本残破的古籍上。这是祖父昨日刚从老宅深处取出的《山海经》残卷,据说已有三百余年历史,纸页泛黄脆弱,仿佛轻轻一碰就会化为齑粉。
叶听霜小心翼翼地用绢布包裹好古籍,收入檀木匣中。她指尖触碰到匣子底部时,一阵微弱的震颤从指尖传来,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匣中轻轻跳动。她皱了皱眉,这感觉来得快去得也快,让她几乎以为是错觉。
雨丝斜斜地飘进窗棂,打湿了她的衣袖。叶听霜这才回过神来,轻轻合上木匣,将它放回书架最上层那个特制的格子里。那里已经整齐地摆放着十几个类似的木匣,每一个都装着叶家世代珍藏的孤本珍籍。
下楼时,她习惯性地抚过楼梯扶手上那一道道深浅不一的划痕——那是她小时候用裁纸刀不小心留下的。老管家每次看到都要叹气,说这上好的紫檀木就这样毁了。但祖父总是笑着摆手:"无妨,这都是听霜成长的印记。"
饭厅里,老管家已经摆好了三菜一汤。清炒时蔬、油焖笋、一条清蒸鲈鱼,还有一盅枸杞炖鸡汤。简单却精致,都是按照她的口味准备的。
"祖父又出门了?"叶听霜夹了一筷子笋尖,问道。
"老爷一早就去拜访周先生了,说是要请教几个古文字的问题。"老管家站在一旁,脸上带着慈祥的笑意,"他嘱咐小姐好好吃饭,别又只顾着看书忘了时辰。"
叶听霜点点头,小口啜饮着鸡汤。自从父母早逝后,她就与祖父相依为命。祖父是方圆百里最有名的古籍鉴定师,而她从小耳濡目染,对古籍修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她经营的"听霜斋"虽不大,却在江南文人圈中小有名气。
饭后,雨势渐大。叶听霜撑着一把油纸伞,穿过庭院来到前院的店铺。听霜斋临水而建,门前是一条蜿蜒的小河,河对岸是热闹的市集。雨天客人稀少,她正好可以专心修复那本《山海经》。
推开店铺的雕花木门,熟悉的墨香扑面而来。店内陈设简朴,几张红木书案,几排书架,还有她最珍视的那套修复工具——祖父在她十六岁生日时送的。
她刚在案前坐下,门铃就清脆地响了起来。
"请问,这里是听霜斋吗?"
来人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一身考究的西装,与这江南小镇格格不入。他手中捧着一个锦盒,神情间透着几分急切。
"正是。"叶听霜起身相迎,"先生有何贵干?"
"久闻叶老先生古籍修复技艺精湛,我有一本家传古籍受损严重,特来求助。"男子说着,小心翼翼地打开锦盒。
叶听霜凑近一看,是半本《永乐大典》的残卷,纸张已经严重脆化,边缘处还有火烧的痕迹。
"这..."她轻轻触碰了一下纸页,立刻判断出修复难度极大,"家祖父出门访友去了,恐怕要傍晚才能回来。先生若不急,可留下联系方式,待祖父回来..."
"实不相瞒,我明日就要启程回北平。"男子面露难色,"听闻叶小姐尽得祖父真传,不知可否..."
叶听霜犹豫了一下。这残卷价值连城,修复起来又极为复杂,她从未独立处理过如此贵重的古籍。但看着男子期待的眼神,她还是点了点头:"那我先看看损伤情况。"
她戴上白手套,轻轻翻开残卷。纸张在她指尖发出细微的脆响,仿佛随时可能碎裂。正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