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章
    石岭镇的清晨,带着一种久违的泥土和晨露混合的气息,轻柔地拂过车窗。徐远靠在副驾驶座上,望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被朝阳染上暖金色的山峦和田埂。

    手机震动的嗡鸣在安静的车厢里格外清晰。是县委组织部长王强亲自打来的。

    “徐远啊,到哪了?”王部长的声音一如既往地沉稳有力,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部长好!陈部长今天抽出时间送我,我们刚过红石崖,再有半小时就能到石岭镇了。”徐远立刻坐直身体,声音恭敬而清晰,坐在一旁的组织部副部长陈宏,也许是起得太早,睡眼惺忪看着窗外。

    “好。石岭的情况,复杂程度超出预期啊。”王部长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让你去,是县委经过慎重考虑的决定。你在县委办工作多年,思路开阔,原则性强。但这把椅子,不好坐。尤其现在,‘万亩粮仓’项目是全县的标杆,也是高压线。既要发展,更要稳定!把握好分寸,既要能干事,更要会干事!”

    王部长的话意有所指,敲打和重托并存。“万亩粮仓”四个字被特别强调,像一座无形的大山,沉沉压向徐远肩头。

    “请组织放心,我明白肩上担子的分量。一定全力配合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努力维护好石岭发展稳定的大局,也会深入调研,摸清实情。”徐远的表态滴水不漏,但心里的弦已经绷紧到极致。

    挂了电话,开车的司机老王瞄了一眼后视镜:“陈部长、徐书记,刚过三岔口,前面就是石岭地界了。”语气里带着对组织部副部长和新领导的敬畏。

    徐远点点头,目光重新投向窗外。这片故乡的土地,既熟悉又陌生。曾经的梯田、零星散布的小块耕地,如今大片大片被银白色的地膜覆盖,在晨光下反射着刺目的光芒,连绵不绝,几乎望不到边。高大的风能监测杆、自动化灌溉系统的基站塔零星耸立其中,透着现代化的冰冷气息。与之相映的,是公路旁巨大的广告牌:“丰登集团·引领现代农业新纪元!”,以及集团创始人郭四海那张笑容自信、目光深邃的宣传照。

    “变化真大啊……”感慨了一句。但在这宏大的现代农业图景下,他记忆中山坡上错落的老屋、潺潺的小溪、暮归的老牛,仿佛都被这无边无际的白色“粮仓”吞噬了。

    手机又响了。这次是熟悉的家乡号码,他堂叔徐建国。

    “喂?远娃……哦不不不,徐书记!”电话那头传来堂叔略带沙哑,夹杂着激动和拘谨的声音,“听说了听说了!哎呀,咱老徐家祖坟冒青烟了!真当大书记了?回石岭来管事了?”

    “叔,只是县委提名,还要走程序,算不得正式。”徐远尽量用平和的语气纠正,心里却泛起一丝暖意,又夹杂着说不清的复杂。他知道,这个电话只是一个开始。

    “一样一样!迟早的事!”堂叔声音更亮了,“娃啊,你回老家主事,好!好得很!就是……唉,就是……”堂叔的话突然卡壳了,声音低了下去,欲言又止。

    徐远心里一动:“叔,有话您说。”

    “没啥没啥!都是小事!就是现在这个土地流转……算了算了,不给你添堵!你刚回来,头绪多!改天叔去看你!好好干!给咱们石岭谋出路!”堂叔匆匆挂了电话。

    那句没说完的“土地流转”和那声无奈的叹息,像一粒微小的石子,在徐远平静的心湖里投下了一圈涟漪。他知道,堂叔家那几亩坡地,肯定也在“流转”范围之内。

    抵达镇政府大院时,离正式上班还有近一小时。但院子里已经颇有些人气。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钱树坤带着几个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已经等在办公楼前。看到县委的牌照,钱树坤立刻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隔着车窗就伸出手。

    “陈部长,徐书记!欢迎欢迎!一路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粮战简介 >粮战目录 > 第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