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种复杂的意识状态。她看到其中一个图形注视着模拟系统的屏幕,屏幕上显示的正是地球的画面。
他们正在观测。
他们一直在观测。
但为什么林夏问,‘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屏幕上的画面再次切换,出现了一个更加宏大的场景:无数个模拟系统像泡泡一样漂浮在宇宙中,每个泡泡里都演绎着不同的文明故事。而在这些泡泡之外,是更广阔的虚无,以及……更多的观测者。
陈默的光影黯淡下来:我想,‘他们’也在寻找答案。寻找意识的本质,寻找宇宙的意义。而我们,只是无数个平行实验中的一个。
林夏看着那些漂浮的泡泡,每个泡泡里都有智慧生命在思考、在探索、在挣扎,却不知道自己只是别人实验里的样本。
这才是真正的细思极恐。
人类不是宇宙的孤儿,而是被圈养的实验品。
我们的科学、哲学、宗教,所有对世界的认知,都可能建立在一个巨大的谎言之上。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林夏问,就这样漂浮在虚无中
陈默的光影闪烁了一下,似乎在思考:我不知道。但至少,我们看到了真相。
就在这时,林夏感到一股熟悉的拉力。她低头一看,发现自己的意识体正在变得透明,开始向某个方向飘去。
怎么回事她惊恐地喊道。
是‘他们’!陈默的光影冲过来试图抓住她,但已经太晚了,他们可能发现了意识传输的漏洞,正在把我们拉回去!
林夏的意识越来越模糊,双缝之外的景象开始消散。她最后看到的,是陈默光影中闪烁的一丝绝望,以及屏幕上他们那由几何图形组成的脸,上面似乎……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好奇。
【意识回收程序完成。】
【实验对象17398,意识状态稳定。】
【观测继续。】
冰冷的声音再次在脑海中响起,但这一次,林夏听懂了隐藏在声音背后的含义。
他们没有销毁她,而是把她重新放回了模拟系统。
就像一个科学家把跑出培养皿的细菌重新放回去,继续观察它接下来的反应。
林夏的眼睛猛地睁开。她躺在物理系大楼的地下室里,陈默不见了,只有那台废弃的量子纠缠发射器还在冒着青烟。
她摘下眼镜,看到镜片上多了一道新的裂痕,像一只嘲讽的眼睛。
第五章:裂痕中的凝视
林夏挣扎着坐起,地下室的白炽灯在视野里晃成模糊的光圈。眼镜镜片上的裂痕呈蜘蛛网状蔓延,恰好将光线折射成诡异的六角星芒——那是她在双缝之外见过的,观测者能量体的基本几何单元。
墙壁上的紫色光潮已退去,只留下类似烧蚀的暗纹,用指尖触碰时竟能感受到微弱的电流。她忽然想起陈默说过的话:意识可能是从更高维度投射下来的光点,那么此刻皮肤下窜动的麻痒感,是否意味着观测者的视线正透过这道裂痕,重新锁定了她
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亮起时显示无信号,却跳出一条陌生号码的短信:图书馆三楼,古籍修复室。别戴眼镜。
发信人未知,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林夏将眼镜塞进背包深处,指尖触到金属镜框时,竟听见极细微的蜂鸣声,像某种被强行关闭的传感器在哀鸣。
穿过物理系大楼的走廊,墙上的爱因斯坦画像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诡异——画像里的眼睛似乎随着她的移动而转动。她猛地停下脚步,发现画像右下角多了一行用铅笔写的小字:他们在看画里的人,画里的人在看画外的你。
字迹和陈默笔记本上的草稿如出一辙。
古籍修复室的门虚掩着,里面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