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少年的奇幻漂流》这本全书总共49432个字,《花城》杂志社那边给凑了个整,按五万字来计算的稿酬。
《花城》那边已经将全部的基本稿酬邮寄过来了,总共是600块,因为没达到稿酬起征点的800块,所以他不用交税。
600块已经不少了,1990年的当下,全国职工的平均月工资才178块,对于自己第一次写的收入路遥已经很满意了。
反正也不指望基本稿酬来攒资金,重头还得等到1992年实行办税制度之后。
稿酬领取也很方便,路遥只需要去邮局报出相应的单号就能领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了。
虽然已经挣到钱了,但是这600块说少不算少,但是说多又不算多,而且路遥还在读书,没什么太大的花销,所以他准备用这第一桶金请老路和张母下一次馆子。
对于自家儿子要请自己吃饭这件事,不论是老路还是张母都没什么特别意外的地方。
自家儿子虽然小的时候很调皮,但从十岁那年开始就慢慢变得成熟了不少。
一开始路遥吵着要跟老路学习怎么写剧本的时候他们还多多少少有些惊讶,但后来不论是让老路帮忙介绍到张毅谋导演剧组学习怎么拍电影还是到现在连载赚到钱都不会让他们感到惊讶了。
毕竟,自家孩子这么懂事,还这么聪明,他们开心还来不及呢。
当晚,老路家一家三口就去了长安十分出名的同盛祥饭庄吃了一顿牛羊肉泡馍。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路遥每天除了上学就是在家里写《妻妾成群》的剧本。
对了,不应该叫《妻妾成群》了,路遥给它改了个名字——《大红灯笼高高挂》。
四月底的时候路遥总算将剧本完成,也已经跟学校请好了假。
至于为什么要请假,那还不是老謀子说路遥已经跟他学习了好几年了,说是要带着他一起去戛纳,去见见世面。
对此路遥当然不会拒绝,本身他把写剧本的任务揽过来就是为了将来老謀子拍出来之后能跟着一起在欧洲三大刷刷脸。
时间很快就到了5月7号,路遥已经收拾好了去戛纳要带的行李,在老路一脸自豪和张母满脸担忧的表情下坐在了老謀子的车里。
因为戛纳是个小岛,没有独立机场,他们得先坐飞机去尼斯,然后转坐大巴或者坐电影节官方派来的车去戛纳。
坐大巴是一些不出名的电影人和一些新人的方式,但对于一些已经在欧洲三大有成绩的电影人来说,电影节通常会派车来接。
嗯,老謀子就是被电影节派车来接的人之一。
“第一次来戛纳感觉怎么样?”
在去酒店的路上,老謀子可能是怕路遥怕生,所以便张口问道。
路遥看着窗外的棕榈树和来来往往的穿着清凉的男男女女们说道:“其实也就那样,论风景还不如国内呢。”
听到路遥的话,老謀子也明白了,这小子怎么可能怕生,随后也笑着说道:“说的没错,这地方就是一个小岛,出名是因为戛纳电影节。”
随后老謀子也没管路遥,转过头和电影节派来的官方人员开始交流。
老謀子的英语虽然不好,但这不是有翻译么,所以两拨人也算是相处得其乐融融。
没过多久就到了电影节准备好的酒店,因为路遥不是受邀人员,所以原本酒店是没有给路遥准备房间的。
还是老謀子,他来之前和电影节沟通过了,将路遥登记成了副导演,这才有了路遥的房间。
说实在的,不论后世再怎么调侃老謀子,但就老謀子对路遥的照顾来看,那是真没的说,真把路遥当成自己的徒弟来对待了。
其实也说得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