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诏书
本还一副若无其事的模样,但一听提到燕王刘煜,立刻变了脸色。
“文优,快来救我。”
董卓望着李儒,急忙求计。
他方才确实过于愤怒,没多加思考,再加上有人
,一时冲动便杀了刘协。
若非有人出言
,他绝不会真的下手。
“眼下首要之务,须立即派人于蒲津渡建造城关,以防刘煜由此南下攻入关中。”
李儒摇了摇头,严肃说道。
“你说得对。”
董卓点头同意,“立刻传令牛辅,速召五万民夫,在蒲津关对面修筑城关,完工后由牛辅亲自率两万大军驻守。”
说完,他又转向李儒问道:“文优,还有何事?”
“主公,除了此事,还需安抚朝臣。
至于登基称帝……”
李儒犹豫了一下。
他想劝董卓放弃称帝念头。
即便杀了刘协,另立一位刘氏宗亲为帝,也能缓和局势,避免与天下为敌。
“登基之事,我已经下令,不可更改。”
董卓断然摇头。
别的事情可以听从李儒的建议,唯独这件事绝不让步。
他已经将消息散布出去,若是不登基,岂不是颜面尽失?
“那就一切都听主公安排吧。”
李儒无奈,只能顺从。
他现在只盼刘煜不要领军南下,否则就连退守西凉都不可能了。
不久,在众臣的簇拥下,董卓自立为帝,将国号改为“雍”
,意寓其势力源于雍凉。
消息传出后,震惊四方。
“文若,董卓称帝了?”
曹操听闻此讯,惊愕地问荀彧。
荀彧点头回道:“数日前,董卓率军入宫,弑杀汉帝刘协,次日便登基称帝,以‘雍’为国号。”
曹操听罢,眉头紧锁。
“文若,你有何对策?”
思索片刻,曹操转向荀彧:“可发兵攻打长安,夺三辅之地。”
“不可!”
未待荀彧说完,毛玠急步上前,拱手谏言,“主公此时不宜轻举妄动,应先观望袁绍等人动向。
若贸然出兵,不仅潼关难以攻克,万一豫州遭袭,我方处境堪忧。”
荀彧反驳道:“主公行的是大义之举,谁敢冒犯豫州?”
毛玠冷笑:“文若先生,你能担保袁绍、公孙瓒等人不会趁机袭击豫州吗?”
荀彧一时语塞,方才因董卓弑帝之事过于激动,竟疏忽了盟友可能的背叛。
“孝先之言有理。”
曹操打断争论,“派使者密切监视袁绍等人动向。”
“诺。”
曹操早已洞察袁绍等人的意图。
上一次讨伐董卓,若众人齐心,结果或许不同。
如今汉帝已逝,董卓称帝,局势看似微妙,实则蕴藏机遇。
与此同时,临淄的袁绍也很快得知此事,仅比曹操晚了半天。
“董卓此人,实为助力。”
此时仅袁绍一人在侧,见了消息,忍不住哈哈大笑。
当初董卓入京,全赖袁绍竭力促成。
“若天下再有人称帝,我袁氏亦可称帝。”
袁绍心生遐想。
到那时,他便是袁氏开国之君。
却不料,有人比他抢先一步称帝,正是向来被他轻视的袁术。
袁术闻讯后,震惊之余满是欣喜。
次日,便在寿春登基称帝,国号仲氏,并封袁绍为仲国大将军。
“袁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