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永业田
欧兴禀报。
在图纸设计上,造船厂正探索新型战舰;然而,木材供应仍显不足。
“图纸之事无需担忧,尽力而为即可。
至于木材,朕自有办法。”
刘煜目光沉稳,向欧兴交代。
上次在洪荒未及时准备木材,不过无妨,待下次前往洪荒时,定能补足所需。
“臣领命。”
欧兴恭敬回应。
作为臣子,他自然明白,有些事情不必追问。
就像那些石材的来源一样,背后必有深意,他从未过问,也无意探究。
“另外,修路一事亦需尽快推进。”
刘煜注视着欧兴说道。
如今的官道甚至乡间小路,多为泥土铺设,每逢雨季便泥泞不堪,行人难以通行。
修路的想法,刘煜早已酝酿多时。
“王上,不知修路的具体标准?”
欧兴询问道。
修路并非近代独有,古时亦有修筑,只是规格不同。
要看是修建官道还是普通路径。
“参照秦直道。”
刘煜对欧兴说道。
这条全长八百公里的秦直道,直至今日,汉代仍在使用,仅部分区域因年久失修而荒废。
秦直道的维护成本极高,耗费巨大,因此引起诸多考量。
欧兴稍显迟疑,向刘煜请示:“王上,是否要以秦直道的标准连接各城?”
“不错。”
刘煜肯定地回答,“城与城之间,以六十米宽的直道为范例。”
六十米已是直道最宽处,也有较窄的地段。
至于城与村落间的道路,则无需过宽,十丈便足矣。
刘煜思索后说道。
他计划通过完善路网,将所有领地连成一体。
“王上,如此规模的工程耗资耗力,恐会影响神城的建设进度。”
欧兴低声进言。
神城本身就需要大量资源,而修路同样如此。
仅凭幽州一地,五十万劳力五年方能完工,若再扩展至并州、冀州,开山架桥,所需资源将更为庞大。
“神城之事不可拖延。”
刘煜回应,“人力方面,我会设法解决。”
他已有打算,待下次前往洪荒,便采集木材回乡造船。
黑洲无法涉足,又难以捕获黑奴,那便就近取材,如倭岛上土着,便是理想的劳力来源。
倭岛人口众多,千万之众当不在少数。
除倭岛外,南洋诸岛亦可考虑。
这些岛国反复无常,既难信任,不如将其人口掳来,用于国内建设。
不论外界如何变化,刘煜始终秉持内圣外王的理念。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臣遵旨。”
欧兴领命。
随后,他又汇报了工部相关事务,包括兵器与铠甲的锻造事宜。
交战胜负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勇武,更关键在于兵器与铠甲。
比如两人对决,一个力大无穷,另一个只是常人。
若无兵器,强壮者必胜;若有兵器,胜负则难定;加上铠甲,结局显而易见——强壮者定败无疑。
因此,两军对垒时,兵器铠甲尤为重要。
刘煜麾下数十万大军,铠甲配备率已近半数。
禁卫军、御林军及羽林卫全副武装,其余部队却不足半数。
并非他吝啬钱财,而是铸造工艺耗时费力,工匠稀缺,不能因求速成而牺牲品质。
“军械局每月仅能造三千副铠甲。”
武器生产相对容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