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7章 单元3:晚饭只有草 续
着甲叶,轻轻触碰他的皮肤。

    原来这世上最锋利的“针”,从来不是银铸的尖,是活人心里的贪,是官差鞘上的锈,是把冤魂钉在鱼鳃里的、永远洗不净的罪。而最暖的“拔针”,是让每条带着魂针的鱼,都游回自由的河,让每个被锁住的冤魂,都顺着水流,回到该去的地方——不是护堤的洞,是乱葬岗的坟,是能堂堂正正做“人”的、带光的世界。

    鳞片甲在张小帅怀里轻轻颤了颤——这次不是因为冷,是因为暖,是无数个被钉在鱼鳃里的冤魂,正顺着河水的流动,听见了“刻名字”“放归河”的话,正拽着他的手,往有星光的夜空飘,往不再有“魂针”的世道飘。

    当最后一条鲫鱼消失在河湾时,护堤岸边的“虎娃哥”三个字,正被露水打湿,混着鱼鳃里的金粉,聚成“生”字——不是“往生”,是“重生”,是被锁在鱼鳃里的冤魂,终将顺着这“生”字,跟着活人的心跳,重新长出带体温的、能在河里畅游的、不被咒困住的魂。

    虎娃望着水面的“生”字,忽然笑了——那笑混着河水的波光,惊飞了栖在芦苇上的夜鹭,翅膀带起的水珠,落在鳞片甲上,把“魂针”的咒,洗成了“醒人”的真,洗成了这世道,终于流淌的、不咸的河。

    而张小帅手里的细针,此刻正躺在堤岸的草丛里,针尖的“壬戍”二字,被露水浸得发亮——那不是咒印,是活人心里未灭的火,是哪怕被扎进鱼鳃、锁进护堤,也要顺着河水的流动,照亮冤魂归路的、不屈的光。

    梆子敲过三更,护堤河的水流声渐缓,水盆里残留的金粉,正顺着砖缝渗进泥土,在地下聚成个“人”字——不是“神”,是“人”,是终于敢替冤魂拔针的活人,是哪怕沾着鱼血、带着针痕,也要把“丹道”的脏,冲成滋养新魂的水的、不回头的人。

    釜中鳞

    “把鱼炖了。”张小帅忽然按住阿七往鱼篓里探的手,指尖碾过银锭侧面——錾刻的“太医院”暗纹在油灯光下若隐若现,云纹边缘的毛刺,跟陈公公密室账本里“御赐丹砂”采购款的火漆印,分毫不差。银锭底部沾着的细沙簌簌掉落,混着灶台上的锅灰,竟在砖缝里聚成鳞片形状。

    阿七的手悬在半空,盯着水盆里翻白的鲫鱼——鱼腹的青色斑点此刻泛着微光,像被炖熟的“锁魂咒”在发烫。他忽然想起午后在李财主家看见的场景:管家往鱼鳃里扎针时,袖口露出的太医院腰牌,跟银锭暗纹上的“太”字,同个写法。

    “头儿,这银锭…是太医院拨给陈公公的‘镇魂丹’款吧?”他指尖划过银锭上的凹痕,那里嵌着细小的丹砂颗粒,暗红的粉末混着人骨粉,像极了王扒皮往“圣恩赐棺”里塞的“护魂沙”,“李财主拿官银养‘魂鱼’,用太医院的‘御制符针’锁冤魂…”

    “何止是鱼。”张小帅扯下领口的鳞片甲,金属片在灯火下映出水盆倒影——甲叶中央的凹陷处,正对着鲫鱼鳃盖里的针孔痕迹,“乱葬岗那具‘赐棺’死者,脖颈针孔嵌的是‘太医院’铸的‘阳魂针’,针尖刻的‘戊申’纹…跟我这鳞片甲,同个炉号。”

    老王蹲在灶台边往灶膛里添柴,旱烟袋杆敲着松枝,火星子溅在水盆边缘,惊得最后一条鲫鱼蹦起——尾鳍甩在张小帅手背的旧疤上,细血痕渗出血珠,竟在鱼磷反光里映出“太”字。他忽然想起上个月在义庄看见的场景:陈公公的亲信小厮抱着个描金匣子,里头装的细针,针尖都刻着“太医院”的“太”。

    “赐棺、鱼鳃、鳞片甲…”老王吧嗒着旱烟,铜锅火星子掉进灶膛,把松枝烧得“噼啪”响,“陈公公的‘丹道’,拿太医院的官银铸‘魂针’,用卫所的身份养‘炉鼎’,再借‘圣恩赐棺’往护堤里塞死人——合着全是拿官印当幌子啊!”

    虎娃忽然举着从银锭上抠下的丹砂颗粒,蹲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锦小旗简介 >大明锦小旗目录 > 第27章 单元3:晚饭只有草 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