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5章 承上启下
他打开木匣,鲛人泪在瓶中轻轻晃动,映出李承恩脸上的泪痕,“可你用它来害人,便成了茧中困兽。”

    地牢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破茧晨光

    嘉靖三十七年夏,应天府的蝉鸣里,张小帅蹲在门槛上啃窝头。

    大牛的鬼头刀在石墩上磨出火星,老王正给新捕快讲“茧刑案”的旧事,唾沫星子混着窝头渣子乱飞。后堂突然传来铜锣响,这次不是火票,而是按察使送来的“嘉奖令”。

    “得了吧,”张小帅把啃了一半的窝头塞进老王手里,腰牌在飞鱼服下晃了晃,“比起这劳什子嘉奖,我更想知道——街角李银匠的包边,啥时候能做好?这腰牌硌得慌。”

    三人的笑声混着蝉鸣飘向天际,照壁上的獬豸纹在阳光下闪着微光。远处慈恩寺的香火仍在飘,往生殿的摩尼珠里,“佛心茧”早已化作点点金光,正如这世间的冤屈与执念,终会在晨光里破茧——只要有人愿意蹲下来,用真心焐热青铜的冷,用公正剪开执念的茧。

    而张小帅知道,属于他的“破茧”,从来不是腰牌磨得发亮的那天,而是懂得獬豸纹下藏着的,从来不是“征服”,而是“相认”——与人心相认,与公正相认,与这世间所有需要被焐热的角落,温柔相认。

    蝉鸣渐歇时,他摸了摸腰间的腰牌,獬豸眼窝里映着的,不再是血点,而是应天府的晨光——暖融融的,像块刚出锅的热饽饽,足以化开所有的茧。

    《锦衣油镬篇》

    :残袄与冷饽饽

    嘉靖三十八年冬,应天府的雪片子往飞鱼服领口里钻。张小帅蹲在衙门口的石狮子旁,看老王蹲在墙根啃窝头,冻裂的指缝间漏着金黄的玉米碴——那是伙房掺了三成麦麸的“冬赈粮”,咬一口能硌得牙花子发疼。

    “头儿,这月例银怕是又要克扣。”老王缺了颗门牙的嘴漏着风,窝头渣子混着唾沫星子喷在砖地上,“昨儿去领饷,李典史说咱们班算‘编外协防’,正经甲胄得等秋后的裁兵空额——您瞧这破袄子,补丁摞补丁,哪儿像个锦衣卫?”

    他这话倒不假。张小帅低头看自己的袖口,玄色缎面早磨成了毛边,露出底下打着补丁的内衬——那是从老王闺女陪嫁衣裳上剪下来的粗布,针脚歪歪扭扭,倒像被老鼠啃过。腰间的飞鱼服腰牌倒是锃亮,獬豸纹却被磨得缺了只角——上个月追贼时撞在石墙上,崩掉了块青铜皮。

    “编外协防就编外。”大牛抱着鬼头刀蹭过来,刀把上缠着的破布滴着冰水,“当年咱们破茧刑案,按察使大人还说要给咱记功呢,结果呢?功没记着,倒把咱仨从‘正经班’贬成了‘擦屁股的’——城西乱葬岗的无名尸,都归咱管。”

    北风卷着雪粒灌进后堂,传来李典史尖细的骂声:“什么锦衣卫?不过是穿官服的叫花子!慈恩寺的香火钱都被你们败光了,还敢提例银?”

    张小帅捏了捏腰间的空荷包,昨儿他去当铺当了母亲留的银簪,才换了半袋玉米粉——老王的婆娘染了风寒,抓药欠着药铺的钱;大牛的弟弟要进私塾,束修还没凑齐。所谓“锦衣卫”,在这应天府衙,不过是块挂在墙上的金字招牌,落到他们仨手里,早成了补丁摞补丁的破旗。

    “先把这月的差事办了。”他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袄子上的积雪扑簌簌落下来,“乱葬岗新添了具尸体,仵作说身上有油镬烫伤——这年头,敢用私刑的主儿,怕是冲咱们来的。”

    :油镬与焦尸

    乱葬岗的荒草被雪压弯了腰,冻硬的土地上摆着具焦黑的尸体。

    老王蹲下身,用枯枝挑起死者破烂的衣襟,露出胸口铜钱大小的烫伤——皮肉翻卷着,边缘凝着暗黄色的油痂,像块被烙铁烫过的牛皮。“这是‘油镬刑’。”他的声音发颤,枯枝戳了戳尸体的手指,指缝间掉出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锦小旗简介 >大明锦小旗目录 > 第35章 承上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