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9章 单元6:东厂来抢功续
让每个写歪字的人,都不得不跟着这光,把笔画描正,把心摆端。而这,才是算筹刀最锋利的地方:它不砍皮肉,却砍碎了所有妄图用错字藏私的侥幸;它不杀性命,却让公道在每个端正的笔画里,生了根,发了芽。

    市井的夜来了,“算”字灯笼在风里晃啊晃。王扒皮抱着《千字文》走过顺天府的街巷,靴底碾过青石板上的算筹炭画。柳絮落在他的发间,带着浆糊的淡香,也带着算筹的重量——他终于明白,这世上最该写正的字,从来不在卷宗上,而在每个人心里。当他在灯笼光里写下“祸”字的完整笔画时,当他听见百姓们的骂声渐渐变成“这官儿总算改了”的议论时,他知道,这算筹刀的刀刃,早已化作了人间的光,照亮了每个愿意回头的人,照亮了这世道里,每一个该正的角落。

    王扒皮的变脸术

    一、殡葬所里的明暗角

    殡葬事务所的纸灯笼在穿堂风里晃荡,张小帅指尖的浆糊刚粘牢“算”字最后一笔,就听见木门“吱呀”响得谄媚。王扒皮跨进门时,玄色官服上的暗纹绣着半只玄龟——正是前日曹吉祥送的“东厂同款”,此刻却被他刻意掩在绸缎马褂下,只露出半截绣着“算”字的袖口。

    “贤侄果然少年才俊!”王扒皮的手掌拍在张小帅肩上,翡翠扳指硌得人发疼,“连万岁爷都在豹房说,你这‘算筹刀’比绣春刀还锋利——以后若有难处,只管来找本官,咱们锦衣卫…总归要帮自己人!”他身后的师爷抱着个檀木箱,箱角漏出的明黄绸布晃了晃——那是只有宫里才有的贡缎。

    张小帅擦了擦手上的浆糊,指尖的炭粉在月光下显出身形,正好印在王扒皮袖口的“算”字上:“大人记错了,卑职不过是个专办殡葬的小旗,哪敢认‘自己人’?倒是大人袖口这玄龟纹…跟东厂曹公公的补子,倒像是一个染缸里出来的。”

    二、算筹灯下的太极手

    王扒皮的笑容僵了僵,忽然指着墙上挂着的“错字勘正榜”打圆场:“贤侄看这榜文——‘马祸’改‘马锅’,‘义学’改‘义冢’,这些错字啊,本官当年也是被东厂逼的…你瞧这木箱,是本官特意给孩子们带的礼物!”他猛地推开箱盖,里面滚出几串琉璃灯笼,每盏上都用金线绣着端正的“算”字,却在底座刻着极小的玄龟暗纹。

    “大人的礼物,怕是带了‘东厂味’吧?”张小帅晃了晃镇魂铃,铜铃响惊飞了梁上的夜蝙蝠,“三年前‘马祸案’,您把卷宗里的‘祸’字少写一点,害得十五个马夫断腿;去年‘慈幼院米粮案’,您把‘三石’写成‘三十石’,贪了二十七石米——这些‘错字’,如今都在市井童谣里挂着号呢。”

    王扒皮的手在箱沿上顿住,琉璃灯笼“叮铃”相撞,映得他脸上的笑纹发虚:“贤侄何必较真?当年曹吉祥拿东厂大印压我,我一个小小的推官…唉,不说了不说了,您看这灯笼,可是本官让巧匠照着慈幼院的样式做的,每个‘算’字都描了三遍金——”

    三、絮毛落处的照妖镜

    “大人的‘三遍金’,不如先描正自己心里的‘错’字。”张小帅从供桌下抽出本布面账册,封皮上的“错”字被炭粉描得极重,“这里记着您替东厂改的十七份错字卷宗,每份后面都画着算筹——一横是一条冤腿,一竖是一口饿饭,您数数,这十七笔账,够不够在顺天府大堂摆三天?”

    师爷忽然咳嗽两声,袖口的玄龟纹抖得厉害:“张旗校,我家大人可是一片好心…您看这木箱里,还有万岁爷赏的贡缎——”话未说完,门口的小乞丐突然举着竹板闯进来,板面上用炭粉写着:“王扒皮,笑面虎,玄龟纹里藏错字,贡缎底下压银锭——”

    夜风灌进窗,把灯笼上的絮毛吹得乱飞,有几片落在木箱里的贡缎上,“赃”字炭画正好盖在玄龟纹的龟首处。王扒皮盯着账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锦小旗简介 >大明锦小旗目录 > 第59章 单元6:东厂来抢功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