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59章 单元6:东厂来抢功续
看!”小囡举着歪扭的“正”字炭画跑过来,指尖沾着的灰粉落在铃面上,“我把‘错字鬼’画成了乌龟,让它驮着算筹去给老马头赔罪!”她忽然听见铃声,眼睛亮起来,“铃响两声是‘对了’,对不对?就像上次王扒皮退银子,您摇铃就是两声!”

    张小帅笑了,指尖擦过她鼻尖的炭粉——这孩子总记得他教的“算筹暗号”,却不知道,如今的铃声早已没了暗号,只剩下井台边的暖。他望着井里的倒影:自己的绣春刀鞘斜倚在石栏上,刀穗缠着的柳絮晃啊晃,竟比往日的玄铁纹柔和了许多。

    二、童谣里的算筹韵

    申时的阳光斜斜切进慈幼院,墙角的乞丐头儿敲着竹板走来,板面上新刻了“错字清”三个字,边缘还粘着未干的炭粉:“张头儿,西市茶馆把您的镇魂铃编进了《算筹传奇》——‘叮铃一声错字漏,叮铃两声公道留’,这会儿茶客们点茶,都要学您摇铃的节奏!”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此起彼伏的童谣声,混着竹板响:“镇魂铃,响叮当,算筹刀,亮堂堂,错字漏,人心敞,井台边上晒太阳——”孩子们跟着节奏拍手掌,小囡的灯笼穗子扫过井台,把“算”字影子摇成了跳动的光斑。

    张小帅摸着镇魂铃的暗格,那里藏着他三年前刻的算筹符号——

    直房里的软刀刃

    一、残粉堆里的旧痕

    东厂直房的青砖缝里嵌着细碎的痒粉,曹吉祥盯着案头那堆白蒙蒙的残粒,后颈的旧伤忽然泛起细痒——不是粉粒钻心的灼痛,而是混着粥香的暖,像慈幼院孩子递来的“止痒炊饼”,带着芝麻的粗粝感。玄龟纹护手的金漆又剥落一块,掉在痒粉堆里,竟拼成个歪扭的“算”字。

    “公公,翰林院送来了《千字文》临本。”小番子抱着蓝布包裹进门,袖口沾着片带“正”字的柳絮,“掌院学士说,今日先临‘云腾致雨’,尤其‘雨’字头不能漏写…”话音未落,窗外忽然飘来童声,像撒了把碎银:“算筹算,柳絮飘,错字漏,贪心焦——”

    曹吉祥的指尖悬在临本上方,忽然想起三日前在翰林院的狼狈:他把“雨”字头漏写了两点,老学究用狼毫笔在纸上画了算筹符号,说“错字如虱,藏于笔画间”。此刻童声里的“漏”字,像根细针,戳进他后颈未愈的伤口——那里曾被张小帅的痒粉挠出血印,如今却被粥香浸得发暖。

    二、粥香里的软刀割

    直房的窗棂漏进晨雾,混着西市粥铺的葱花味。曹吉祥忽然想起去年冬天,他在东厂辕门看见的场景:慈幼院的孩子举着“算筹灯笼”跑过,灯笼穗子上的镇魂铃“叮铃”响,粥桶上贴着“错字改了,粥就暖了”的红纸条。那时他嫌粥香呛人,如今却觉得,这香味里藏着把软刀,正顺着窗缝,割开他玄龟甲胄下的冷硬。

    “公公,这是顺天府新送的‘错字勘正榜’。”小番子递过黄榜,榜文上红笔圈着“马祸案”的错字,旁边注着“王扒皮已退银,义学重开”。曹吉祥盯着“退银”二字,忽然想起自己藏在暗格里的二十锭玄龟纹银——那是当年改“黑虎帮”卷宗时收的,此刻在黄榜的光里,竟像堆灼人的炭。

    窗外的童声又起,这次混着竹板响:“曹公公,刀鞘凉,错字藏,心发慌,柳絮飘进直房窗——”他猛地推开窗,晨雾裹着柳絮扑进来,片带“贪”字的絮毛落在临本的“云”字上,恰好补上了他漏写的雨字头。后颈的伤口忽然不痒了,只剩淡淡的、带着粥香的暖,像有人用软布,轻轻擦过他藏了十年的错。

    三、算筹灯下的自剖

    掌灯时分,曹吉祥独坐在直房,案头的桐油灯映着《千字文》。笔尖在“雨”字头处顿了三顿,终于落下两点——这次没漏,却比老学究教的更重,像要把过往的错,全钉进纸里。痒粉残粒被灯光染成暖黄,忽然想起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锦小旗简介 >大明锦小旗目录 > 第59章 单元6:东厂来抢功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