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62章 单元6:验尸奇谭
帕子上的颜色分毫不差。“原来…不是鬼,是人心。”他喃喃道,突然想起百姓们说的“鬼见愁张爷”——这世上哪有什么鬼,有的是比鬼更可怕的贪心。

    (三)“驱邪小旗”的市井狂欢

    消息传开时,正是午后糖画摊最热闹的时辰。卖糖画的老孙头往铜锅里浇着糖稀,指尖捏着新刻的模具——正是张小帅腰间的“小旗”图案,旗面上歪歪扭扭写着“驱邪”二字,旗角还缀着个铃铛,跟老王护心镜上的一模一样。

    “来嘞!”老孙头舀起一勺糖稀,往石板上一浇,“驱邪小旗糖画,沾张爷的光,保准邪祟不敢近!”围着的孩子们立刻欢呼起来,有个穿开裆裤的小娃娃举着糖画蹦跳,糖稀尾巴甩在地上,竟画出个类似飞鱼纹的倒钩——当然,在孩子们眼里,那只是“张爷小旗的漂亮尾巴”。

    城西的李媒婆挎着竹篮路过,篮里装着刚蒸的“驱邪馒头”,白面馒头点着靛蓝色的红点——用的是张小帅送的“无毒蓝矾”,说是“既好看又能辟邪”。“张爷那银针啊,比城隍庙的签还灵!”她跟卖菜的王婆唠嗑,竹篮边沿挂着个辟邪娃娃钥匙扣,正是小李用验尸布边角料缝的,“昨儿那小妾跪在凶宅门口哭,指甲缝里的毒粉,让张爷的银针戳得明明白白!”

    (四)凶宅外的“活招牌”

    酉时,凶宅门口的灯笼亮了,新添的“鬼见愁张爷验尸处”木牌还带着桐油香,旁边贴着百姓送的“驱邪小旗”剪纸——不知谁在剪纸上画了个戴皮甲的人,护心镜铃铛和大牛的盾牌铜铃一样晃荡,底下配着歪扭的字:“见此旗者,鬼哭狼嚎”。

    张小帅倚在门框上,看着老孙头带着孩子们往凶宅院墙上贴糖画——说是“用甜糖粘住邪祟”,实则是孩子们想蹭大牛的锅盖盾玩。老王穿着皮甲坐在门墩上,护心镜映着夕阳,把“专治不服”的刀鞘照得通红,突然指着远处笑出声:“格老子的,你瞅那卖糖葫芦的,串儿上都插着小旗贴纸!”

    果然,卖糖葫芦的担子上,每串山楂都顶着个纸旗,旗面画着银针和验尸瓷盘,底下写着“张爷同款,百毒不侵”。路过的百姓看见凶宅门口的热闹,不再像从前那样绕道走,反而有胆大的凑过来,往门墩上放个鸡蛋、塞把蒜苗——说是“给张爷验尸时提神”。

    大牛抱着锅盖盾出来,盾牌上不知何时多了个糖画小旗,铜铃铛响着接过百姓递来的蒜苗:“谢谢婶子!俺今儿炖骨头汤,加您这蒜苗,保准香!”他转身时,盾牌边缘的铁皮蹭到门框上的“驱邪小旗”剪纸,发出细碎的响,像给这市井的热闹,打了个欢快的节拍。

    (五)暮色里的“人定胜天”

    亥时,凶宅后院的蒜苗在夜风里晃了晃,鬼锅碎陶围成的花坛边,小李正给辟邪娃娃系上新的红绳——百姓送的,说是“红绳镇邪”。小陈抱着新抄的“市井验毒笔记”蹲在旁边,笔尖划过“靛蓝砒霜案”的记录,突然指着蒜苗笑了:“你看,这蒜苗叶上的靛蓝斑点,竟跟咱们验尸时的‘中毒尸斑’一个形状——果然,人间的‘邪’,终是要靠人来破。”

    张小帅擦着银针走进来,针尖映着室内的油灯,比任何时候都亮堂。他看着院墙上的糖画小旗、门框上的辟邪娃娃、百姓送来的蒜苗鸡蛋,突然觉得这“鬼见愁”的名号,从来不是靠吓唬百姓赚来的——是用银针戳破骗局的较真,是把凶宅过成家园的热气,是让百姓知道“再像鬼的事,背后都是人心”的底气。

    夜风掀起验尸房的窗纸,露出墙上新挂的“市井验毒图”——用糖画小旗当边框,银针和蒜苗当配图,比任何衙门的公告都鲜活。远处传来老孙头的叫卖声:“驱邪小旗糖画嘞!张爷同款,吃了不遭邪祟欺!”糖稀的甜香混着蒜苗的辛辣,飘进凶宅的每个角落,把曾经的阴森,泡成了带着人间气的暖。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锦小旗简介 >大明锦小旗目录 > 第62章 单元6:验尸奇谭